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按照吕夷简设想,调范仲淹知开封府,京城繁杂的具体事物一定会缠住这个好管闲事的家伙,让他没有闲暇再管朝廷的事儿。再一个,京城三教九流、皇亲国戚、公子王孙什么人都有,开封知府这个差事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一旦他范某人忙中出个什么差错,那就可以借此机会,毫不客气地将范仲淹再次开销,拔去这根眼中钉、肉中刺。然而,吕夷简煞费苦心的安排还没有收到什么预期效果,范仲淹居然就率先向他发难,弄出个“百官图”,直指他任人唯亲,说什么朝廷所用之人大都出自吕氏门下。

    也不知道范仲淹为此花了多少时间调查,竟然还在图上写的明明白白:谁谁是按规定正常序迁的,谁谁是靠私人关系越迁的,谁谁的安排是按规章办事,谁谁的安排是以权谋私,等等。更让吕夷简恼火的是,范仲淹竟然向仁宗皇帝建议:以后皇帝身边大臣需要破例进行任免的,不宜完全交给宰相去办理,言外之意,似乎是他吕夷简在朝堂上就是一手遮天。

    不知道范仲淹百官图上所说的这些官员,其迁转真的是经过仁宗皇帝批准?还是范仲淹拿出的这些证据让仁宗皇帝觉得并不足以采信,反正,范仲淹这份“百官图”,一开始并没能动摇宋仁宗对吕夷简的倚重和信任。

    似乎命运之神在范、吕之争中总是对吕夷简青眼有加。就在范仲淹“百官图”没能对吕夷简造成什么威胁的时候,命运却给吕夷简提供了一个开销范仲淹的机会。这个机会的起因,在于当初和范仲淹一同被贬的孔道辅。

    孔道辅回京后,仁宗皇帝给了他一个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不知孔道辅是出于对天子的感激,想肝脑涂地报答皇恩?还是脑子里哪根筋出了毛病,心血来潮,孔道辅竟然向仁宗皇帝提了一个迁都洛阳的建议,真是没乱添乱。

    然而,仁宗皇帝对孔氏的这个建议却似乎颇感兴趣。

    凭心而论,宋仁宗有迁都洛阳之心并不是他发神精,一时糊涂,而是赵家先皇帝早就有过这个想法。

    帝国京城开封,尽管杨柳岸晓风残月,极尽繁华,但的的确确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四面平坦,在军事上毫无地利优势可言,其安全保障全仗京城四周驻扎的数十万大军。这个严酷的现实,不能不让宋仁宗时时都有一种坐在风口浪尖上的感觉。当年太祖皇帝曾想迁都洛阳不成,如今大宋帝国建国已80年,太祖皇帝对开封做为都城终将面临种种弊端的预言已渐露端倪,因此,做为一代并不算昏庸的皇帝,宋仁宗重视孔道辅的建议,也算是一个有心之举。很难说得清,如果当年宋仁宗真的迁都洛阳成功了,那中国的历史还会不会是今天的写法?

    对于孔道辅迁都洛阳的建议,刚刚上了“百官图”,却没有收到什么效果的范仲淹,在得知仁宗皇帝对孔道辅建议很感兴趣之后,立刻上书仁宗,在孔氏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两面兼顾的方案设想。

    范仲淹在奏折中说:国家太平之时,不可有迁都之议,但洛阳有函谷关和黄河之险,的确是一个建都的好地方。帝国可以先在洛阳预做准备,逐步修建仓储、积蓄粮草,这样一旦北方辽国有什么动静,帝国则可退可守。天下太平的时候居东京四通八达之地,以便利天下,急难之时则居洛阳险固之地以守中原,这就是《易经》上“王公设险以守其国”的道理。此外陛下还应修德,以德服天下,让四方狄夷不敢生叛逆之心,只有这样,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范仲淹这话,实在和当初太宗皇帝反对太祖迁都洛阳说的“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如出一辄。但范仲淹的建议,却实在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考虑。没有人能否认,假如宋仁宗此次真的将都城迁到了洛阳,或者真的按范仲淹这个建议在洛阳做了长远规划,那么多少年后,北宋王朝“靖康”之耻的结局将绝对不可能出现。

    但历史,永远不承认“如果”。

    对于范仲淹这个两全之策,仁宗皇帝并非不动心,但宋仁宗终究是个缺少魄力的主儿,他没有对范仲淹的建议做出决断,却把范仲淹这个奏议告诉了吕夷简,想征求吕首相的意见。

    吕夷简毫不费力得到了诋毁范仲淹的机会,不过吕夷简却没有使用半句激烈的言词,他只对宋仁宗淡淡说了一句话:“此范仲淹迂阔之论也。”

    吕夷简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其实暗藏着多种含义;既可以理解为对范仲淹书生之气的善意嘲讽,暗示宋仁宗对此不必理会,也可以让仁宗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