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秦始皇最新章节!

代州以求自保。”

    兵士们原本就对李牧之死愤愤不平,部将们一说无不群起响应:“走,不给昏王卖命了。”“去代州啊。”

    夜色中,迅即集合了有一万五千人马,还有的将士因在其他部队,得不到消息而未能参加。孙提唯恐时间长了有变,招呼这一万多人马转身便走。两岔口的混乱,惊扰了正在席地而坐的赵葱:“怎么回事,为何有人马调动。”

    副将乘马跑过来:“副帅,孙提领兵哗变了。”

    “怎么个哗变法,难道降秦了不成?”

    “他们是李牧旧部,吵嚷着去往代州了。”副将说,“副帅,待末将带兵将他们擒回。”

    “随孙提走者有多少人马?”

    “大约有两万人。”

    “不可诉诸武力。”赵葱反对,“你若带兵追擒,势必造成双方交手,都是赵国子弟,我们不能自相残杀,那会令秦军坐收渔人之利。”

    “那,就任凭孙提带两万人马离去?”

    “咳,这都是大王造成的,就连本帅都为李牧将军不平,更何况他的部下?自食恶果啊!”

    “其实也是这么个理,李牧将军把秦军打得大败,反倒说他行刺,都是大王听信郭开的谗言。”

    “副将,当务之急是节制好现有的队伍,不要让他们都跟孙提离去,我们还要有足够的兵力抗击秦军哪。”

    经过一个时辰,赵葱才把部队重新整编完毕,这才又踏上了去往军都山的道路。待赵军赶到山下,秦军业已抢先一步占领了山头。这样,赵葱便失去了地利,陷入了被动局面。

    山顶上的秦军统帅王翦见赵军正在安营扎寨,不等赵军站稳脚跟,立刻发起了强大攻势。赵军立足未稳,更兼长途奔袭将士疲惫,还有孙提分裂在心头留下的阴影,使战斗力大打折扣。赵葱已不能节制部队,他和几员副将只能是各自为战,左冲右突,意在冲出秦军的包围圈。可是王翦居高临下,对赵葱等人的动向看得真切,用令旗指挥秦军的车骑精兵,赵葱突到哪里,车骑便堵到哪里。经过一昼夜的激战,赵军已损失大半,存活者也全都精疲力尽,王翦见状,驱马杀入核心,挥枪直取赵葱。此刻,赵军已被分割为无数小股,赵葱身边也仅有一百多骑。不过一袋烟的工夫,赵葱的部下已死伤殆尽,业已奋战一日一夜的赵葱,也早已是人困马乏,哪里抵得住大将王翦的攻势,三十多个回合后,赵葱便被王翦挑落马下。不等王翦再补一枪,赵葱就已被踏为了肉酱。

    主帅一死,残余的赵军更无斗志,不出一个时辰,便被秦军尽数消灭。王翦向嬴政送去捷报,然后率人马扑向赵都邯郸。

    赵国的大将颜聚,统领着十万大军在赵葱之后出发,途中获悉赵葱全军覆没,立刻调整了战略,带兵回转邯郸。

    赵王迁一见大怒:“大胆颜聚,寡人命你前往番吾抗拒秦兵,尔竟贪生怕死,领兵返回邯郸,你该当何罪?”

    “大王,臣是为国家着想。赵帅的十万大军已是全军覆没,臣的十万孤军难挡敌军之锋。而退守邯郸方为上策,臣不及得到大王恩准,及早回师,也好对邯郸的防务早做准备。”

    “那岂不是将邯郸以外的城地,全都拱手让予了秦军?”

    “大王,敌强我弱,该放弃的只能放弃,保存实力,保住国都才是第一位的。”颜聚提议,“大王要多备粮草,须防敌军长期围困。”

    “好吧,既已如此,你就全力做好邯郸的防守,如有闪失,拿你是问。”赵王也是无可奈何。

    蒙恬、蒙毅和王翦的三十万大军已是齐聚邯郸城下,对这座赵国都城实施了包围,三人同议商定,要在嬴政到达之前拿下邯郸,作为向秦王的见面礼。于是,三十万秦军向邯郸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斗整整持续了两天一夜,秦军尽管勇猛,但赵军更加同仇敌忾,双方在各自死伤五千多人后,城脚下堆积了秦军的大量尸骸,这第一次进攻才算停止。蒙恬是个好战的将军,他不甘心进攻无果,不经王翦同意,又指挥本部人马向邯郸西城发起了第二次进攻。赵国守军不用四面受敌,只对付西城的蒙恬,愈发游刃有余。蒙恬一见久攻无效,口中衔起腰刀,亲自爬上云梯,带兵向城头攀援而上,并不停地为部下鼓气:“杀啊,攻进城去,人人有赏,个个发财。”

    守城统帅颜聚看出蒙恬是攻城的主将,拉开宝漆弓,搭上雕翎箭,瞄个正准,手一松,羽箭飞出,正中蒙恬的肩窝,蒙恬把不住云梯,骨碌碌滚落下来。部下忙将蒙恬抢救回营,秦军的第二次攻势也宣告失败。

    嬴政统率二十万大军来到了邯郸城下,获悉两次进攻受挫,他并未责备三员部将:“胜败本兵家常事,何况我军已将邯郸包围,破城只是迟早的事。尉缭,准备第三次攻势。”

    “大王,臣以为第三次也不会见效。”

    “何以见得?”

    “邯郸毕竟是赵国国都,城高池深,守军也有二十万之众,本就易守难攻。又兼是国都,赵军必然死守,一时必难破城。”

    “照你的说法,我们只能坐在城外眼睁地的看着了?”

    “为臣并无此意,只是臣劝大王,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长期是多长,难道还得十天半月不成?”

    “大王,一月之内能攻下邯郸便属幸运了。”

    “寡人就不相信,明日动用二十万大军全面发起进攻,每一面五万人,进城去吃午饭。”

    “臣等遵旨。”随征的文武大臣齐声响亮地回答。

    颜聚宰杀了一百只羊,分别送到四面城头的守军,他也分别作了战前动员:“弟兄们,秦王嬴政已经到了城下,明日定然要发动更大的攻势。大家明白,一旦城破,不光我们没有活命,我们的妻儿老小也全要死在秦军的屠刀下。大家应该记得,长平一战,秦军坑杀我四十万降卒,这是何等残忍,对待秦军,只有血战到底。也就是在去年,秦军攻破韩都郑城,竟然将全城妇孺老幼尽数屠杀,郑城是尸骸遍地,血流成河。我们决不能让自己的亲人遭此厄运,拼死也不能让秦军攻进邯郸。弟兄们,要死战啊!”

    赵军士气大振,他们明白,邯郸失守就意味着全城的灾难,都发誓要与秦军血战到底。

    秦军的第三次进攻,在嬴政亲自督战下开始了。战鼓声惊天动地,呐喊声如万钧雷霆,攻势一波又一波像不停息的海浪,但是,那海浪撞到坚固的城防上,被粉碎后又退下去。从晨时直到黄昏,最后秦军挑灯夜战,总是不能攻上城头。王翦等将领都想在嬴政面前立下战功,谁也不言放弃,尽管城墙脚下积满了尸体,进攻依然在继续。

    尉缭适时开口了:“大王,邯郸一时难下,这不是睹气的事,臣看当停止进攻,让将士们歇息了。”

    嬴政正没法下台阶,便借此言就坡下驴了:“攻势到此为止,整备兵马,以待再战。”

    “为臣还有一言,望大王恕罪。”尉缭躬身再谏。

    “有话只管讲来。”

    “大王最好返回咸阳。”

    “此话怎讲?”

    “依臣看来,攻取邯郸是个持久战,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旷日持久双方消耗,大王诸多国事需要处理。”尉缭又说,“况且,大王亲身在此,部将多有拘束,指挥战斗施展不开,反倒影响战局顺利进展。微臣斗胆放言,还请大王三思。”

    嬴政觉得此话有理,便点头允诺:“尉缭为国着想,不避冒犯寡人,实是难得,就依国尉。寡人离去之后,此地五十万大军,就由你统领。”

    “微臣遵旨。”尉缭躬身,“还请大王早回咸阳。”

    燕太子丹来到咸阳,住到了官方的馆驿,随即备了名帖,前往拜访赵太后。因为在邯郸之时,他与子楚交往甚多,同赵太后也就稔熟,有了太后这层关系,那秦王就当高看。岂料是乘兴而去,却是败兴而归,宫内总管言道,太后病重卧床不起,不能会客。太子丹思忖再三,既到咸阳,也不能徒劳而返,便硬着头皮去甘泉宫求见秦王。不料,赵高传出话来,秦王出征在邯郸前线。太子丹回到馆驿,心中未免犹豫。是返回燕国,还是继续等候。当他想到强秦五十万大军征讨赵国,看来赵国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更加感到危机迫近,决心要见见嬴政,看能否为燕国赢得生存的空间。

    秦王嬴政回到了咸阳,赵高向他禀报,燕太子丹来访求见。嬴政想,灭赵之后,下一目标或许就是燕国,倒要了解一下太子丹此行是何用意,便传旨召见。

    太子丹见了嬴政拜罢,便套近乎说:“当年在赵都邯郸,我与尊父先王同为质子,交往甚密,往来亦多,相互关照,诚为挚交。”

    “那时寡人年幼,对这些一无所知。”嬴政一句话,把太子丹套交情的话全给噎了回去。

    太子丹不甘心当年的力量白费:“尊母赵太后,对我与令尊先王的交往,还是记忆在心的。”

    “此事太后并未提起过,而今又病染沉疴,待太后凤体康愈,孤王当会问询。”嬴政仍是推托。

    太子丹怎肯白来一趟,便直接说到嬴政头上:“当年大王母子在赵,丹也曾常相看顾,想还记得。”

    “啊,这个。”嬴政依然不肯认账,“寡人昔年在赵都,可说是历经风险,也曾多有人关照救助,只可惜时年尚幼,诸事多不在心,太子所言亦不甚了了。”

    太子丹不甘就此罢休:“孩提时事,难免忘怀,自令尊离赵返秦后,大王与太后境遇更难,丹往彼处甚多,且屡有绵薄之助,大王当有所忆。”

    嬴政被逼得没办法了,但他还是不肯认可:“太子所言或许有之,容太后康复,寡人向其详述,看母后记得与否。”

    无论太子丹如何提及往事,嬴政都是虚与委蛇,毫无情感可言。太子丹也只得话入正题:“大王从伐赵前线归来,想赵亡只在旦夕之间矣。”

    “这是自然。”

    “燕与秦一向交好,又远在蓟北塞外,愿与大秦和平相处,并年年纳贡,以春秋霸主之尊事之。”

    嬴政冷笑几声:“扫平六国,乃大秦既定的方向,亦大势所趋,恐寡人与太子也不能违逆天意吧。”

    太子丹至此已是无话可说,这已是再明白不过了,不论你太子丹过去对先秦王对嬴政本人有过多大的恩情,都阻挡不了要消灭六国的信念。燕太子丹很客气地告辞,但他心中却翻腾着怨艾的怒火。

    赵高目送太子丹远去,走近嬴政:“大王,奴才有一言奉上,请恕小人唐突进言。”

    “有话尽管讲来,不要兜圈子。”

    “大王灭亡六国的决心没有改变吧?”

    “何必明知故问。”

    “既如此,燕国也是目标之一。”赵高卖弄一下后,接着说下,“遍观整个燕国,尽是庸庸碌碌之人,燕王喜更是酒囊饭袋,唯有这个太子丹,精明干练是个人才。”

    “那便怎样?”

    “大王,他既然来了,还能让他轻易地离开吗?”

    “这……”嬴政明白了赵高所指,“暗杀他只怕是对我大秦形象有碍。”

    “何必杀,只需留便了。”

    “又是怎样个留法?”

    “大王,眼下先将他软禁在咸阳。大王即派大臣出使燕国,对燕王称,请留太子丹为国使在秦,以保两国的友谊,秦视燕为友国,而不向燕进兵。这既可麻痹燕国君臣,又可使太子丹这个秦之大患难以施展其治国的干才,日后灭燕之时就没了绊脚石。”

    “好,是个绝好的主张。”嬴政赞赏,“就由你去全权办理。”

    赵高得到赞许,满意地出了甘泉宫。

    太子丹仰卧在馆驿的床榻上,心潮如海浪不停澎湃,看起来嬴政是个不讲情面的人,从武力上讲,十个燕国也不是强秦的对手。要想保住燕国,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除掉嬴政。想到此,他腾地坐起来,对,何不找个高明的剑客刺杀嬴政。想到此,他起身打点行装,决定尽快离开这里,回到燕国遍访剑客。他携剑在手,背上行囊,步出了馆驿大门。

    “殿下,这是要走啊。”赵高站在迎面,“一国太子,本是贵客,怎能够不辞而别呢?”

    “啊,是总管。”太子丹在快速思寻合理的借口,“国内有要事等我处理,这才急着赶路。”

    “太子殿下,暂时还不能离开。”

    “却是为何?”

    “大王在殿下走后,让奴才来传旨,言道近日将去看望母后,了解一下当年在邯郸时同殿下的友谊,也好决定两国间的关系。”

    太子丹一听,同秦国的交好又有了希望,便应承说:“既是大王挽留,丹自当从命。”

    “好,咱家就回宫交旨去了。”

    赵高走后,太子丹在房中反复思忖,觉得就冲嬴政当面那种态度,也绝难为了当年的情谊,而不灭燕国。保存自己的最好办法,还是要主动出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怜悯上。趁早回国,遍访剑客。于是他背起行囊又出了馆驿大门。一个小太监拦住了去路:“殿下,要去往何处?”

    “我,随便走走。”

    “就别骗奴才了,随便走走还背着行囊做甚?”小太监作个揖,“殿下,请回吧,大王不日就将召见,你这不辞而别人没了,总管没法向大王交代。小人要是把您看丢了,也没法向总管交代。”

    太子丹的心往下一沉,暗说不好,走不了啦,这是被他们软禁了,还不知是否有性命之忧。(未完待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