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走进无人区最新章节!

当它起来时,便成了一把长瓢,迎着卷皮浪“一舀”,只听霹雳一声,雪浪涌舟,一股横水直端端灌进坐在右前舷迎浪面的秦军颈子里,将其内衣内裤全部浇透。秦军外罩的防雨摄影服,倒还干得多。秦军叫苦不迭。下滩后,这位秦兄眼睛瞪如铜铃,马上问我:“前面还有这样的滩没有?”实在是对这“长江第一滩”的“第一洗”,弄伤了脑筋。他们船内已进了一掌深的水,不停地用空罐头盒舀水。

    更令人担心的是后而几只船。年过五旬的朱参谋长和几位女同志都在那上面哩!

    最妙不过的是,那4只船早已按庞统之法结成连环,棒极了!连环船像一个马其顿方阵,闪出崖角,齐楚楚地跌人浪谷,不愧是巨型恶滩!水面上只见到一排脑袋,仿佛客轮沉没后的景象。好!抬升了,安然无恙!唯一的损失是,船身互碰抖落了两箱搁在舷边的罐头。

    船只都靠拢了。一查,少了宋元清、杨欣、王琦三人。他们分乘的两艘“小丘八”和我的“华信”号一样小,落人了那样的大嘴巴滩中,肯定不好受。半小时后,来了。杨欣还好,溜边过了。宋、王二位过滩时,王琦的金属桨叉住了后面宋元清的木桨,小船又呈现出横着“一舀”局面。因为比秦军他们的船小得多,这一下子,竟装成了半船水。两人全都坐在水里。到岸后,宋元清气得够呛,谁也不愿意搭理,只管把漂浮在舱中的什物,劈里啪拉往岸上丢。

    这一天是一次“大刺激”。

    这地方就是“烟瘴挂”!

    第一次落水漂流了13天,对于“长江第一县”曲麻莱,早已心向往之。按计划,这里是第一个接应点。7月28日,终于到达曲麻莱渡口。当地政府10天前就在渡口的水泥码头上设立了指示牌,并且天天下午四五点都来这里迎候一次。登岸不久,县里和指挥部等在这里的两三辆车便尘土飞扬地开来,把人全部接进县城。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绝伦的双虹,得知了比双虹更美好的消息:中央领导同志祝贺全队取得的初步成功,并密切关注,准备随时提供帮助。

    在城里休整2天后,又重新下水。

    通天河的“野性”,全在曲麻莱以下。

    我们却基本不了解这一情况,仍用上游的面貌想象它。它仍作为一条善良的河,在人的头脑里流淌着。

    这就埋下了危机。

    如果说,曲麻莱以上充满磨难,那也只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而已,基本上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通天河下游,却暗藏着杀机,完全可能“收命”!

    7月1号,当队伍重返渡口时,景象叫人吃惊:涨洪水了!涨得差点把28号抬到岸上好远的船只冲走。亏得潘树军等看船的人将皮筏全部移到更高处,否则不可收拾。渡口的码头也全部淹没,洪水越过码头的水泥墩形成“漫水坝”景象。站在漂流船上,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原来老高的空中吊筐。

    时值通天河洪峰期,水位比尧茂书去年通过时高3。9米。

    朱参谋长被大家力劝,不再下船,取道陆路去玉树。相处多日的秦军等4名记者也决定陆行,并劝我们三思而行:“现在改变主意还来得及!”像是窥透了内心的一丝犹豫。

    我还是决定下水。虽然记者阵容已经寥落,但还有老徐,还有周桦,还有沙颖,还有新补充的沈大刚、许瑞祥、周洪京、杨帆、泽郎5名队员。

    随船,是危险而甜蜜的事业。其中有多少“新闻富矿”可挖!

    救生衣很认真地穿上了;使劲收腹,让绳子勒得尽量的紧。救生衣穿得不地道,到时候会吃大亏!

    秦军很重情,我的船入水后,他边拍边举起一只手向我打招呼,引我也挥手招呼,照顾了我一个镜头。我相信这绝不是自己留在人间的最后一个镜头!4天后,下水的7艘船将漂完300多公里的水路,与他们重新聚首!

    全体人员都感觉到了漂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时期,一个有“质”的区别的阶段和时期。河流显出一种雄性的成熟。满江都是“搓衣板”,人在浓郁的水腥中冲波逆折,无限升降。最初,波浪还规则,乘浮浮于水,几多悠然,几多浪漫。

    船速相当可观。

    余成受命担任全队指挥。他和老徐、李大放、杨斌4人同一条船,走在前面,招呼其他的船不要冲前。见宋元清、沈大刚的一艘“四川大学号”和我的“华信号”

    超前,他们很不放心地喊:“慢一点!慢一点!

    本来我早就与周桦相约,走前面,但周桦今天就是“挣”不上来。看得出他很着急,使用最能着力的“反划”姿势,仍不济事。自从“烟瘴挂”前后,他就因怕孤独而较少单独划船。现在手艺又回潮了。河上已经出现回水。周桦船太靠边,被回水拉扯住。他忙打成直角往江心划,行船路线就很绕了。我在前面大喊周桦两三次,他也无法赶上来,最后越掉越远,他就打消了争当前锋的念头,和走在最后的阿莎、刘辉实行了并船。王绮也是划得慢的一位。老宋自从在通天河口和王琦发生了一次口角,就不大管这位前“青年队”的部下,大约是看不上他的怕事劲。王琦也加盟于最后一组,形成“三连船”——中间一大,旁边两小。这实际是力量比较弱的一组人的组合。

    浪子愈来愈大。皮筏在巨型“驼峰”上升降。我们两只小船还充着“夜胆大”,不井船!接连挨了两三个大浪,脸上水渍淋淋,身上水渍斑斑。在“烟瘴挂”我没有吃亏,到这里却连连吃亏——水的吸力凶得多。老远就看见滩了,任是怎样划,还是被拉回去,一夯,正正落进去,身体几乎是仰面朝天升起来的。升起的瞬间,看见浪尖上有白花花的“倒卷皮”,突然很有几分“失魄”。宋元清、沈大刚的船追上来,吼道:“后面的船过这些滩肯定要被整‘安逸’!”我们的“夜胆大”

    (应该是“昼胆大”)开始收敛,商定前面一旦发现更大的跌水,马上提前靠岸,并船!

    半小时后,走在前面的宋元清他们,把船泊在一个河心绿洲上。洲上灌木茂密,蝴蝶飞蛾很多,在洲渚上忙碌地拈花惹草。我以为他们是要在这种不多见的“小蓬莱”上进午上。哪知他们一见我船到马上喊:“你快看一下前面的河道,凶得很!

    凶得很!

    河水流到这里,被一座“蛮横山峦”一挡,河道都没有了!好像通天河到此为止了。四处一看,好蹊跷!——在呈直角状倒拐的另一个方向上,露出个其窄无比的山门。向“门”里望过去,里面的峡谷好狭好窄!还未进去人已先被压抑,而且入口处就有一个“进门滩”。外面宽阔的江面在那里一收,像灌漏斗一样往中间集成一束。

    我们把两只小船并拢。并的时候,宋元清又表现了他的能干和周到。他不像别人那样用索子把两只船上都有的结船一周的绳子缠拢就算数,怕大浪冲起来时,这种连接方式会稀牙漏缝。他用一组绳子(而不是一根)先分别在两只船的前部箍上一圈,然后再把两个箍儿拴连起来,再把合并处的不用的两只“耳朵”也拴上。

    别的船陆续地漂来,看到形势险恶,也都纷纷并船。武警和何平等队员乘坐的两艘特大号船并拢,更加威力无比。周桦、阿莎、王琦他们早已是“三连船”,这就使余成、老徐他们的那艘中型船找不到合并对象,而他们也不怕,打主意单干就单干。

    我们两只小字号船先并好,就决定先进那“山门”。漂进那峡口滩,远远不如视觉看到的那样可怕!是一种“吓人不咬人”的跌水。身上水花也没有落下几个,就过了。我们猖狂起来,放船猛冲猛打猛赶路,以为大可以省下一天时间——三天拉拢玉树直门达。

    峡内的植被是出人意料的:满山满坡都是柏树,青一色的柏树!第一次看见树,就像第一次见到人那样兴奋。对于久违者来说,树木是了不得的植物文明,更何况是这样的“后皇佳树”,这样的长青贵种。虽然它们普遍矮小得像患了“灌木症”,我还是要为之山呼。生于南国,本来不该这样惊惊怪怪,但身处蛮荒太久,人都变成“刘姥姥”了!

    这些高原柏,随着漂流的推进,好像在见风而长。两岸的树型愈来愈大,甚至出现了枝干秃虬的巨树,起码是百年古木!山鸠在梢头拌尾巴,好像唐伯虎的折扇。

    俄而互相“情逐”,干是托出李太白“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统林间”的诗意画。我对老宋讲,今天一定要选一处很好的林子宿营,享享福!在柏树林中,简直就用不着打帐篷桩子,把绳子绑在树子上即可。宋元清没有我这么重的文士味,他注意的是水源。河水这样浑,一定要找个有溪水的地方扎寨。停船侦察几次,都没有找到“该死的水”。

    后面出事了。

    押尾的三连船上,周桦、沙颖二位记者双双落水,首开记录!

    他们保持了并连船的稳定,却没有能控制住船的航向。刘辉手握一把关云长的“大刀”坐在中间那只中型船上,当掌舵师爷。阿莎坐船头看水。左有周桦、沙颖的“偏厦船”,右有许瑞祥、王琦的“边鼓舟”。船到滩区,听阿莎喊出“有跌水”。

    刘辉那把“关公刀”砍将下去,四两拨千斤般地想把船头扳正。三连船如三头巨龟一样訇然下滩,刘辉这“一笼头”,算是勒住了。一波未平二波又起,随着阿莎又一声“有跌水”的喊叫,一蓬白浪如卷毛狮子般扑来。刘辉的大挠片不知是没有砍在“筋”上,还是根本就砍不住,三连船再不听话,横过来,以周桦、沙颖那只边船为头,彪下滩去。由于船连得不好,活动余地大,前面先下滩的小船突然像活页一样卷迭而来,翻到还没有下滩的刘辉的“旗舰”底下。两声“卟嗵”周桦、沙颖掉入黄汤之中,船上的东西没有捆,大地质包、装广柑汁的塑料桶等等,全部坠水。

    有人及时伸奖,把大地质包捞了上来。又是靠边,又是用桨片别,才把那只折成活页状的船翻正。难民上岸抽烟、喘息,深感后怕。

    天色将老。

    我们还没有找到地平、树好、水近的“三佳”宿处。看到一处林木苍墨的柏坡,决定“将就”。水急,不容易停船。沈大刚趁船溜边滑行时,箭步跃上岸,拖住绳子。上面有瀑布泻槽,但已干涸。3人分头爬上坡找水。水没有找到,却找到一个三角形板棚,内有锅碗用具,霉气森森,不知道是何方异人在这里仙居过。徘徊彷徨一阵,又决定再朝前走,总要有水才好!

    后面的大队,老不来,不知什么原因!

    我们又把船荡离岸,但划不到几米,双船就搁上了近岸的一堆石头上。石头刚好卡在两船连接处的空空里灰也不走了。后面的浪子一潮一潮地涌,竟然装进了半船水。再不走,还要接着受浪!我们坐浸在船舱的水里,用桨撬、用篙撑,纹丝不动。我决定下船拖。为保证上岸有干衣服穿。我脱掉运动裤,看到还有一条短裤,也索性脱掉,光屁股就光屁股!反正上面的船一时还到不了,不会看到我的“笑话”。

    鬼才晓得,这搁浅了的船死也拖它不动。金星在眼前飞。“金星”的颗粒大得多,而且也不是“金”的,是玻璃般透明的。它们也不是“乱飞”,是从周围向视力的中部集中

    突然间,武警他们那只大并联船冒了出来,一眼瞥见上面有3位女士。我大窘!

    又是将光腚藏入水中,又是叫老宋递裤子。糊糊涂涂穿了。他们泊住船,杨帆等人积极地来帮忙,先把船上东西搬空,解开船,逃上岸。我一直惶惶不安,下漂以来还没有出过这样大的洋相。当晚我成了别人的笑柄。听说杨一兰在背后把我损得厉害,近于“作贱”,我大冒火,甩出粗话一句。

    周桦告诉我,他落水了。我的地质包因为由他的船运载,也泡了水。我大为心痛,里面放着全部漂流笔记,我视为生命。赶紧开包,卫生纸成了一陀稀馒头,而那本笔记也发胖了,要命要命!周桦本来以为我会为他的“首坠”长江而不安,而关切,而抚慰,没有想到我却“赏”出一句:“你咋个那么窝囊啊?别人没有翻船唯独你翻了船!”周桦想到自己“人都差点淹死”,竟没有得来一句好话,很想就我的光腚推船报复一下:“别人没有搁住你搁住了!”但终于忍住没有说出来。

    人的涵养、度量的开合度,也许是体魄的一面镜子吧?强健者往往是宽容的人,体弱者却易于发怒。半个月的漂流,我经过由胖(曲麻莱我可是“胖”了)而瘦的生理变化,已经明显衰弱,变得肝火很旺了,因而平时尚能克制的底层性格和低档情绪,这会儿一窜就起来了。回想起来,我真是糟糕透了。当时我还没有马上后悔,当把那笔记本摊在石头上吹风、把全部散稿一个石头一页地压在坡地上晾的时候,我对周桦的不满情绪在继续。

    周桦依然穿着那套落水以后的湿衣服,在那里捂,捂得脸色清癯,捂得明气沉沉。我!司为什么不换,说是“没有换的”,都湿了!

    马上升起火来——这儿遍地是柴禾。两大堆黄火烧起来了,烤被子烤衣服烤裤头烤身体,依然有谈笑声。为日行90公里而谈笑。

    周桦从我这帐篷搬出去,和阿莎、杨斌他们一起住。他觉得住在这里“沉闷”。

    我让他取走一床狗皮褥子和气垫床。我们的记者帐篷“瓦解”了。宋元清、沈大刚取代了秦军等空出的位置。李大放接管刘强的“专铺”,余成、老徐则高兴地跑来加盟,还是6个人。

    虎跳峡——世界危险角落虎跳峡到了。

    在长江探险中它是赤壁,是淝水。它注定要成为漂流长江的高潮。

    有人讽刺追踪报道的记者“想把滩说得有多险就有多险”。当亿万观众仅仅从电视上见识了虎跳峡后,便认为“无论怎样描写都不过分”了!这里堪称“长江坟场”。

    开玩笑!世界水量最充沛的河流,嵌落在世界最深的峡谷中,其势如九天银河。

    江面又窄如脐带,因而才有老虎一跳而过的传说,才_有“虎跳峡”的得名!3000多米的深壑啊!卫星飞越横断山脉,从来没有拿到过江面清晰的虎跳峡的照片——它笼罩在海拔5596米和5339米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的阴影中,只有午间一点钟才稍露“金身”。

    60年代,有人看见过玉龙雪山发生的一次大山崩,其壮观如粒子爆炸。垒垒巨石,砸人江中,水柱高达几百米,直溅到哈巴雪山山腰上的包谷地里。从此,虎跳峡江水更是性如烈火,大礁横蛮,险滩百态。

    虎跳峡以其至深至险而享有世界性的知名度。它应该与百慕大三角、风暴角等一起列名为“世界危险角落”。长江探险的畏途在金沙江,金沙江的“危险结”在虎跳峡。17公里长,200多米落差,险滩21处这些数学组合,连音乐盲都会认出它是一首“断魂曲”。

    有一名队员说,虎跳峡不过,老百姓会谅解。

    也许真会谅解哩!因为“从峡口下去,就只能从峡尾捡骨头”。

    中国科漂队和洛阳队在8月22号前后到达了虎跳峡桥头镇,一逗留便是半个月之久,两队均未采取行动。

    踏勘,岑寂。岑寂,踏勘。

    究竟漂,还是不漂?

    “你们究竟漂不漂虎跳峡?”我在丽江招待所碰见洛阳队队长王茂军时,直言问道。

    “怎么不漂?不漂虎跳峡就干脆回家去算了!”王茂军的口气异常坚决,仿佛甩出一块钢锭。

    我希望得到的就是这一句话!

    而且,我更希望这支民间队伍的果敢,能刺激科漂队那“打太极拳”的指挥部!

    科漂队副总指挥缉光老头的答复是:“等踏勘组的人回来再定。

    踏勘组回来了。参加踏勘的一位现场指挥部成员表态:“就是全体指挥部成员同意漂,我也要投反对票!”——“不漂的决心”好坚定!

    “漂个锤子!”有几个从叶巴失事后就灰了心的队员说道,并对主漂的记者产生敌意:“记者当然希望有新闻。他们自己又不漂!”意思是为了有戏看而置队员死活于不顾。

    另一种人是用温和语气说话:“成功的把握只有15%到20%。

    在这种乌云压城的气氛中,中国科漂队的强硬派显示了他们的耀眼的光亮!显示了他们高人一等的气魄胆量,显示了他们那令人感佩万端的豁出去精神。王岩、颜柯,从数十人的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的姓氏如钢碇如斧铖,从此将在中国的报刊、电视、广播上铿然碰响。其硬朗有如全队之脊梁。

    王岩是参加了踏勘的。虎跳峡的恐怖对他的触动不谓不深。

    “总的概念,虎跳峡像个地狱。头上的虎跳石滩是地狱之门。其后,还有油锅、刀山、火海”他在8月23日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

    “在虎跳峡里,好像地狱深处发出一种声音:来呀!来呀!”他口头上是这样对人讲的。

    王岩的“亡命”就在于知凶斗凶。他信奉着一种“闯教”。他是在这一天开始记日记的,日记里排列着金瓜铖斧,如果要冲:“那只能由我先上无论从哪方面讲,我都应该先上。进密封船唯一需要的,只有胆量、勇气和视死如归的气魄。”末了,这位海运学校毕业的专科大学生笔触一点:“海国,勇者的天国!长江,拼搏者的天堂!”

    但是,从叶巴起,王岩、颜柯、杨斌(还有孔志毅)等,就落下了一个坏名声:“冒失鬼。”好像叶巴失事的罪过之一就是他们的盲目蛮干。事故是冲滩冲出来的。

    这种观念居然带到虎跳峡桥头。以至有一天,王岩找到我:“有些事不对劲!现在还有人放风,说我们盲目冲滩。说一两次,够了嘛!现在还老在嘴上挂着,当成一笔账来记。搞得不好还得清算!”王岩愤愤地说。

    勇敢被软弱所抑制,对于一支探险队是悲哀!

    公安报女记者孙宝叶给王告出主意:现场指挥部还没有决定漂不漂虎跳峡,就不要出头去闹着要漂,免得别人说是“颤花”。王岩于是隐而不发。只是在日记里捶胸顿足:“一切都是这样静悄悄。静得我心神不安,本来,下一个战役虽然没有开始,但方案与计划应及早拿出来。难道无的放矢的苦头还没有吃够吗?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还不能令某些人清醒吗?可现在整个队伍停下了,连心脏都停了。太不应该。

    指挥部应及早下定决心,过,还是不过。起码应该越早越好地定下来前几天,找过李老师,谈了我对漂的想法。美国队员紧追而来,如果一旦落到人家之后,所产生的社会反响是不堪设想的。“

    “过虎跳峡,谁也不敢打保票。谁也没有50%的把握。但目前处于这种状况

    社会舆论、国际舆论,全国关心此项活动的人们的心愿,更有中国人的民族自尊民族精神,迫使我们非过不可。只能豁出去冲了,拼了。指挥部办事太不果断如果我能成为第一个冲虎跳峡的队员,是我的荣幸。虽然这凶多吉少。如果在虎跳峡出事,也值得了!一旦指挥部定下来冲虎跳峡,我将第一个报名。“

    第一个报名的是颜柯。他不管指挥部定没有定下来。26日从石鼓漂来下桥头后不久,就口头报名争取漂虎跳峡。

    王岩大受震动,深悔不该等待。孙宝叶也后悔自己所出的点子,干是赶紧筹划出一个更“辣”的办法——写书面请战书。其中列出的5条理由之一是“我没有结婚”,明显针对新婚不久的颜柯。

    颜柯感到了危机,担心如果只准上一个人,被“岩兄”抢去了。颜柯家人群起而扶之,给指挥部发了5封电报,请求让颜柯上船。颜柯还不放心,又来找我们这一帮记者帮忙说情,也是列举理由若干。用宋元清的一句玩笑话:“送死都要开后!”

    千虑的智者看来,颜柯应属于“瓜娃”——幸好,历史是正着读正着写的!而站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多属大心眼。

    这是很动人的一场竞争呀!

    中国科漂队不乏勇士但也颇遗憾:不少队员在这该红该肿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扬眉剑出鞘”的气魄。

    现场指挥部不战不和,不拟计划方案,是在等待成都方面的指令。谁拍板谁就要担大风险、负大责任的呀!

    总指挥侯惠仁来了电报:不要轻易抬船过峡!——看来有门!

    9月初,侯惠仁亲自赶赴丽江。这位57岁、头发花白的“侯老革命”,带着在拉哇踏勘时被一匹烈马踢得粉碎性骨折的肩胛来了!侯惠仁最可贵处不仅是能亲赴第一线,而且敢负责任。自己拍的板就要自己挑担子,决不推卸!推卸责任对共产党人来说是可耻的!

    但他又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党组书记、年近六旬的老人。他能来猛的吗?

    要讲究科学态度,要100%的安全。

    究竟100%的安全是科学态度,还是不科学态度?

    老侯在全队讲话:“办成这件事不简单啦!对长江探险的竞争逐渐激烈了。英、法提出来了。日本也提出明年漂。这种情况下,同志们压力很重,怕别人追上来,跑到前面去。为了首漂成功,同志们注意速度。但我们漂流、通讯设备落后,过分追求速度,一定会发生问题!勇敢精神要与科学态度结合,否则要吃大亏。这次来一看,大家冷静多了!我松了一口气。这是我们逐渐成熟的标志。”

    首闯上虎跳这边在讨论万全之策,洛阳队已在准备开干了——时间定在9月10日。

    揭开这神奇的处女幕的人,双手会不会颤栗?这幕后,究竟是“死神”还是“花神”?

    面对这“不知道”,洛阳队显出了令人鼓舞的“争闯”热情:要求上船的人达到10人之多,一度要闹到抽签的地步。最后,是由王茂军来定,——雷健生、李勤建中选了!算是全队的幸运儿。幸运什么呢?“不是争荣誉,争英雄,而是争危险”。

    也许片刻之间,就决定了上船者是今人还是古人!

    雷健生,洛阳市26中历史教师,文科电大生,34岁,上有父母哥嫂,家有妻室儿女。他体魄健壮,请战坚决,又是上源头的“七君子”之一。叶巴遇险,他被冲下一连串的滩头,居然能死里逃生,是此次冲上虎跳的“最佳人选”。

    李勤建,洛阳铁路分局东站锅炉工,32岁,也是家有妻小,大义别亲。他这次是势在必上——当初,他到上海为队上搞船,就有言在先:过虎跳峡时必须安排他。

    他如愿了!

    虎跳石大跌水,今天显得险增三分——昨晚一夜大雨,使江水更浓更浑。当其流到虎跳石处时,却浑身雪练也似,化成一壕白龙,“猥猥”而下。凶焰所至,将玉龙雪山脚下也淘出了岩洼。第二级瀑布,将上虎跳石分开的左右二瀑攥成“一拳”,海吼而下,溅起的水雾,竟有高达20米的,仿佛榴弹炸起的水柱。江风一吹,雾气一片片地推下江去。隆隆涛声,如雷沉江底,仿佛在炫耀自然力!龙蟠水运队的赶漂工人说,下到了峡谷中,十分劲也减成了五分!这里有一种令人筋软肉麻的蛮荒之力。

    谁先采取行动,谁就理所当然地要把新闻界人士吸引过去。

    当记者们蜂涌赶到江边推船处时,李勤建已经到场。徐老头,手执微型录音机正连珠炮般地发问:“你今年多大年纪?”

    “32岁。”

    “家里有爱人、孩子吗?”

    “有。爱人31岁。我是1978年结的婚。”

    “孩子呢,儿子还是女儿?”

    “一个7岁的儿子。”

    徐老头插入一句幽默:“后继有人哪!

    我则冒昧地问一句:“闯上虎跳滩,作了最坏准备没有?”

    “就是说被浪子打下去,永远上不来,与老朋友尧茂书再会?我从家里出发那天,就差不多把后事安排好了。昨天下午,我又请人帮忙录音,完了给我爱人邮去。”

    “录音的内容能否讲讲?”

    “我在录音时说不下去,只讲了几句话:如果我过不去虎跳峡,单位上把我作为因公死亡的话,孩子可以妥善地抚养大。如果单位不是自觉安排,我爱人就负担大一点。我让她不要找任何人,辛苦一点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

    这话颇感人,我们都感到肠内生热。

    “你觉得成功的把握究竟有多大?”

    “50%到70%。”

    雷健生跚跚地从坡上走来,进入这苇花怒放、河滩如银的放船点。这诗意的环境并未给他脸上带来诗意,他脸庞上充满着一种临战前的务实感。由于经事太多,他面部干燥泛皮而缺乏光泽,蓄着标记岁月的两撇八字胡。他相貌文静,却有着为全队推崇的强健体魄。一路行来,雷健生的表现使人常生敬意,我总把他看作洛阳队的“将领”。

    记者们立即对他布下了包围圈。

    徐老头又是连珠炮式地问家事,细到问出雷健生有一个叫雷醒的女儿,10月10号满5岁——这老徐真是一个刨须挖根的“人精”!

    我们曾听说,雷健生在驻地写下了一个什么东西。什么呢?

    “以没写什么。就是给一个朋友写了封普通的信。家里嘛,有我哥哥在这里,万一出了事,他交代一下就可以了!”他平淡地说。

    “家里人支持你吗?”

    “我母亲有很严重的病。她‘文革’前是洛阳市妇联主任。现在离休了。我走时没有告诉她。后来通信讲了,她很开通:支持!我妻子也是支持的。”

    徐老头立刻感叹:“这点是很幸福的!”

    “你想到过可能会失败吗?”——又是“永恒”的问题。

    “我现在宁可说成功的可能性小一点。我们兄弟两个,完了一个还有一个。我几次上这种船,有点经验吧!队上争取上船的人太多了,候补队员都要求上!我能被选中,这是全体的信任。”

    我想知道,叶巴那次失事后,雷健生心理上究竟受没有受到影响。

    “我士气没有变化。实事求是地说,没有!”

    这当儿,徐老头提了一个精彩的问题:“你即将进行壮举之前,是否想通过我们,通过新闻界,告诉大家一点什么?”

    雷健生一下子“敞开来”:“我觉得,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但是确实在意识上有很多落后的东西,妨碍了中华民族的迸步。需要宣扬探险精神、开拓精神,需要通过漂虎跳峡的行动,对它进行冲击。如果,今后大家都能意识到这一点,那我们就很满意了。漂流这个东西,我觉得是小事一桩。在整个民族历史的长河里,不过一小朵浪花,马上就会平息,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是要进步,有些要不得的意识,总是要改掉——我就这么多!”

    海外的汉学家们、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们!研究这些话语吧!这就是中国青年中一种主干性的意识和倾向。也许若干年后,这些话会成为“隔代陈迹”,但它今天确确实实在九州大地上存在过。

    “世界上伟大人物的话往往对我们青年人触动很大。我过去看到拿破仑说的那句话,一个外国政治家能这样看待中华民族,作为中国人的一员我感到荣幸、骄傲!”

    “拿破仑讲的什么话?”

    “那是他被囚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时,英国东印度公司一个殖民地官员回国途中去看望他,讲到远东和中国的情况时,拿破仑讲了:”中国是一头睡狮,如果它一旦醒来,它将震惊世界‘。“

    这话是“老”的了!但在此地——芦苇丛中,此时——冲击虎跳峡前夕,我们仍感到新。

    雷健生的谈话,在记者群中备受称赞,以致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国科漂队的人到时候,能不能谈得这么好?

    雷、李二人“披挂”好了——都脱去了外衣,只穿背心。吸取上次叶巴失事的经验,都穿上救生衣,再钻进密封船。接着由外边的队友将汽车内胎绑在进口外,实行封门。

    “下水了!”消息通过报话机传到虎跳石附近。那里的两块临江山崖,已经成为了“新闻岛”——几十名记者占领了这宜观察宜摄影的制高点,以致后来又有两拨电视录像记者,想“染足”进来,也找不到“码头”了,扛着机子慌慌张张踅下崖去,另觅宝地。

    人们注意着虎跳石上游,一个拐角崖挡住了视线,那简直就成了“悬念崖”,不知道密封船将怎样从那里闪将出来,虎跳峡的“处女漂”又将是怎样地可怕!不由得生理上也发出了阵阵颤栗,身上乍寒乍热,打“摆子”一般。

    半小时过去了,密封船并未出现。

    “李晖,怎么回事?”我看见科漂队的报务员李晖,正在对步话机呢喃,急忙打听。

    原来,船“出港”后,却在上游约200米处被漩入了回水。雷、李两人被封在“罐头听子”里,只有干瞪眼。

    记者们开始散漫,有人坐了下来,张开的‘大小机头“也松垂了。我掏出纸片记录一点现场的气氛环境和感受。我的搭挡赵坚,也在另一个”山头“上笔录着什么。我们想在报纸的版面上报一个大块头,以便在众多的报纸中,继续保持我们从源头下来所具备的报道”优势“。

    写了没几个字,李晖像火烧着一般叫起来:“船出了回水区!”“无冕王”们立刻又整肃起来,亢奋、紧张、恐惧,又是乍寒乍热,阵阵颤栗。

    居然又空等了1小时。

    原来,船紧挨着又漩人了第二个回水,并在那里长时间兜起圈子来。该死呀——这回水!

    现在,已经过了两个钟头。好像听洛阳队的同志讲过,船内的氧气只够呼吸1小时,那不要命?人早该窒息了?

    李晖手中那解人于倒悬的步话机,嚓嚓地响着,仿佛播放一支杂乱的流水曲。

    突然,嚓嚓声中止,一个嘹响的男子的声音传出:“已有人攀着悬崖下到了回水区,船被拖到岸边,要解绳子救人出舱了——咦,船又漂走了:那伙人在把船重新掀入激流。不成功,在掀第二次”这是能目击到现场情况的另一部步话机在讲话。

    洛阳队真是横了!豁出去了!

    让我们把视线往现场推移。

    雷健生、李勤建两人漂了一阵,始终平淡无奇,最后,周围竟连水声也单调一律了。船在慢慢旋转着,亚赛乘坐“飞训”转椅,人阵阵发闷。他们原以为20分钟内就能冲到大跌水处,两人早早地把氧气袋的管子含在口中,以舌头顶住,不忙耗氧,只待下滩时,一旦船破水涌,才开始吸氧。现在情知有变,开舱一看,方知道是中了“回水计”。

    “干脆,你出去,把我推到激流中!”雷健生对李勤建说。

    李勤建哪里舍得放弃冲上虎跳的机会。难得一搏啊,“再等等看。”

    “看来,老天爷不想让我们死啊!”雷健生看着漩过来游过去的船体,谐叹一声。回想和队长王茂军、哥哥雷哲生在江边挥别时,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壮。而同李勤建特别要好的霍学义,也是哥俩抱头痛别的。勇士的心中,也并非“心如宁静台”的!

    李勤建也来得洒脱:“我睡觉了哈!”就在那促狭的舱体内躺卧下去。但哪里睡得着!

    救兵来了。跑在最前面的,竟是中国科漂队队长王岩。洛阳队副队长郎宝洛和两名老乡也随即赶到。郎宝洛大刀阔斧,马上脱衣下水,腰系一根绳子,由王岩等牵住,游入江中。

    回水区的波涛好大,郎宝洛很快被恶水“衔住”,直往虎跳石大跌水方向冲。

    这里离大跌水只有200米,下去还有活命?两名老乡死拽住绳子,郎宝洛被逆拉成一个挡水面,腰部都勒出了红印子。王岩连忙指挥老乡松绳,郎宝洛得以顺回水归岸。

    再游,再推。

    再推,再游。

    密封船终于进入激流,向虎跳石冲来。

    在沸沸扬扬的大跌水中,它显得好小!小得真如一个点心盒子!现在,这“点心”逞直向“虎口”甩将过来。该不要被一口吞噬?

    石要破!天将惊!

    胆大包天的人啊,你们在干着什么样的“横事”?

    密封船像“不睬祸事”的黑精灵,以出膛子弹般的速度猛冲而下。“呼”地跌落,无踪无影。看见了:它隐约翻个筋斗,很快又跌下第二级瀑布,被埋进“深深深几许”的大浪坑,挟风带闪,身附崖上人的丛集的万虑,跌进去了!当其钻出来时,已是10米开外。

    几秒钟之间,一个伟大壮举就完成了,快得令人难以置信,快得令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它该是一个特大号外。

    真正磅礴的,是点心盒子内的那两团胆气!虎跳石大跌水,只是扶衬它们的“绿叶”。

    在这“鬼谷诗篇”面前,我们都变得外向了,“刷”出了返青还少的小儿狂“。

    好你个斑烂巨虎!你在这里厮守了50个世纪,哪一种活物敢来“谋皮”?没有生命的、2米过心的圆木,也要被咬得木渣片片、棱角全失。谁最先过上虎跳谁就要真正备下遗嘱,准备和死神握手。

    死神早叉着腰站在那里,却被掌了一嘴,退回去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