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三国后宫时代最新章节!

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

    斜红是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项饰有项链、项圈、璎珞等,臂饰有臂钏、手镯,腰饰有玉佩、香囊等。

    璎珞原为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唐时为宫女侍女、舞伎所喜着。其上部为一半圆形金属颈圈,下半部为一珠玉宝石组成的项链,有的在胸前部位还悬挂一较大的锁片形饰物,整体华贵晶莹。

    臂钏,又称跳脱,是以金属丝盘绕多匝,形如弹簧,或以多个手镯合并而成的饰物,套于手臂,在宫女和仕女中流行。

    香囊多以金、银制作,镂空,上下两半球以子母口相扣合,里面有两个同心圆环,环内又置一小香盂,同心圆环之间及小金盂之间均用对称的活轴相连,无论怎样转动,香盂里的香灰都不倒置洒落。

    女子发首,以戴各式便帽和梳髻为主。所戴便帽,初行幂,次行帷帽,再行胡帽。唐初女子有“蔽面”习俗,妇女外出多戴幂,幂是一种大幅方巾,一般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高宗时,随社会风气的开放,改戴“施裙至颈”的帷帽。

    至开元盛世,妇女们干脆去除帽巾,露髻出行,或仿效男子和胡人,裹幞头和戴状奇艳丽的胡帽。

    胡帽因源于西域和吐蕃各族,状式新颖多变,有的卷檐虚顶,有的装有上翻的帽耳,耳上加饰鸟羽,有的在帽沿部分饰以皮毛等,此外,若出门远行,还戴风帽,以避风尘。4、特殊高腰/齐胸襦裙唐代齐胸襦裙

    唐代女服中有一种在贵妇间流行的款式:高腰襦裙。它将裙带高高系在腰线以上,比如胸下,甚至系在胸线上方,准确地说应称为齐胸襦裙。这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尤其是在以丰腴为流行的圈子中更受欢迎。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对襟”齐胸襦裙与“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踪迹。

    可惜由于今人对历史的遗忘,很多人看见齐胸襦裙的女性形象时反而以为是韩国的服装,着实可悲可叹。5、特殊女式大袖衫说到唐代女服的代表“女式大袖衫”可谓之一。

    大袖衫一词本泛指宽衣大袖的款式,比如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风流倜傥,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但我们这里讲的大袖衫,专指唐代女子的特宽大袖礼服。

    它比通常的宽袖外衣还要宽大,在普通中衣外或披或系,大气飘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

    现今很多人想象中的“超宽超大的仙女衣”基本就源自这种大袖衫。女式大袖衫有趣的是,一种说法称:这种宽大衣式的兴起,却与讲究狭窄的胡服有关系。

    唐时国力鼎盛,对外的交往繁荣,胡服也在此时进入中原,但是若放任胡服的越来越盛,却有被文化浸透丧失自我的危险。

    虽然大唐国力鼎盛,对文化影响颇有自信,但依然有人担心无节制地效仿胡风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于是大和二年的五月丁亥日,唐文宗遣宦官向公主们宣布了一道圣旨:今后每逢召对之日,不得广插钗梳,不可穿短窄衣服。

    唐文宗似乎不能忍受胡风满天下的趋势。他认为,泱泱中华应该有属于中华的特色装束,怎能一昧地追捧胡人的装束呢?

    况且,短窄衣男女无别,令不少人不爽。所以,他降旨要求公主们在觐见之日,要穿上能代表中华气度之衣裳,以做天下表率。

    文宗之后,比较宽大的女装样式开始兴起。仕女们感受了这种宽衣的美丽大气,开始舍得在衣袖和裙裾上使用大量的好面料,它们的长、宽都比初唐时多了1倍左右。首先是外套大衣追求宽大华丽,加上贴衣单衣向更宽松的方向发展。

    一些贵族妇女身穿锦绣长裙,裙子用锦带系于,宽大的下摆托在地上,上身不穿厚厚的,而代之以一件薄薄的纱衣,风流百态,以女性特有的妩媚打破传统的封闭。

    而说到女式唐风大袖衫,不能不提簪花仕女图,里面的大袖衫则是相当开放夸张的一种:美人着踝肩长裙,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纱罗衫,轻掩,致使上身隐隐显露。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