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长生菊石文集最新章节!

上学是比较晚的,别的孩子五六岁就开始上学了,我上学时已经七岁多了。因为那时是春季开学,不像现在是秋季开学。第一天报名是和队里的几个同龄小朋友一起去的,背上妈妈用一些碎布头做的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学校。

    学校是用大队园艺场的一间房子改成的。报名时,老师问了我几个什么问题,我现在也忘记了。只记得我交了学费,老师发给我两本书,一本是语文书,一本是数学书。我现在还记得,语文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那时读书也很便宜,记得上一年级时,我交的学费好像是1。8元。到期末,老师还退给我1。1元钱,有些更困难的学生,全学期的书费全部退回去了。读书的条件不是很好,当时只有一间教室,两个老师,一个语文老师,一个数学老师。有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坐成一组。老师只好这节课教一年级,其他的年级就做作业,如次轮换。那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放学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时我的个子小,家里的桌椅太高,我只好跪在地上,趴在一张小椅子上写作业。写作业的本子是那种现在已不常见的米字格本子,专门用来练习写字的,写语文作业也用这种本子。作业也不多,不像现在的孩子,整天做作业。

    我喜欢读书。那时父亲有一本精装合订本的毛泽东选集,塑料封皮,是红颜色的,还带有厚厚的牛皮纸封套,1970年出版的。我一有空就偷过来看一看,那时叫红宝书,父亲总是把它放在高高的挂有毛主席像的墙台上。里面有好多的字不认识,我父亲读书也不多,他也有好多字不认识,我只好到学校问老师,问那些高年级的同学。父亲见我喜欢,后来就把这本书拿下来,放到我的床头,满脸的慈祥,对我说:你喜欢就天天看吧,我就是吃亏没有读书啊。这本书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封面还好好的,而且一直带在我的身边。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获益匪浅。

    我喜欢读书。记得有一年的夏天,南方是出奇的热,中午大人们都在纳凉休息。我就拿着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借来的西游记(那时要找一本书也是很困难的),还是繁体字。一个人来到房屋后面的竹林里,我们那里每家房屋后面都种有竹子,躺在竹床上,看了起来。虽然热风一阵阵吹来,但经过了竹林的过滤,变得有一些凉快呢,还有旁边的水桥边不甘寂寞的青蛙时不时的叫几声,树上的蝉也来凑热闹,仿佛在旁边凑乐呢。就在这个夏季,我是连蒙带猜,读完了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那时读书读得慢,主要是有好多的字不认识,只好一个字一个字的认,开始真的不叫读书,应该叫认书。后来读得快一些了。再后来,有好些书也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读完的。

    除了劳动和读书以外,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随大人们捕鱼了。我的祖辈都是以打鱼为生的。只是后来因为洞庭湖围湖造田后,许多渔民便弃船种田了。不过我们那里还有几个大的湖,一年四季都有捕鱼的。我家里还有一只捕鱼的大船呢,那时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可捉。大规模捕鱼是在农闲季节。记得有一年冬季,我随父亲乘船到沅江捕鱼。捕鱼的渔网是那种在洞庭湖捕鱼常见的架网。架子是用木头做成框架,用竹子做成网架,网就挂在网架上,不像一般的网用浮漂。网很长,短的也有上百米。长的可达500多米。用这种网捕鱼,一般要十几个人,甚至要几十个人。我们那一次就有二十多个人,两只渔船。我在船上看大人们下网。船从江的北岸开始下网,江边留了10个人,拉住网头,其余的人在船上不停地往江里一边撒网,一边架网架子,船往江的南岸慢慢靠拢,到了岸边,同样下去10个人,开始拉网了,渔船在江两边行驶,大约拉了2公里左右,要收网了,大人们将两边的网绳系在船上,一边往前进,一只船就开始向另一只船靠拢。不一会儿,架网就合在了一起。这时,网中的鱼儿急的胡蹦乱跳的。没法子哦,谁叫你落网的呢。一般情况下,一网可以捕到上千斤的鱼。由于网眼稀,捕到的鱼都比较大,最小的也有一斤多,大的有上百斤。那次我看见的最大的鱼有110斤。是一条大鳡鱼,一米多长,比我高多了。鱼归船了,大人们开始在船上生火做饭了,所有的菜就是鱼,没有别的。我父亲最会做菜了,每次都是他做菜,别人打下手帮忙,那次我记得做的有:清炖鲑鱼、红烧鲤鱼、清炖鳊鱼(即武昌鱼),还有一个鲶鱼火锅。河风吹来,鱼香扑鼻。二十几个人分成两桌,喝着自己带来的谷酒,吃着自己捕获鲜鱼,其乐快哉。几天后,大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满载而归。

    我的童年就这样快乐的度过了。

    2004年5月31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