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尘世听风文集最新章节!

从另一个门里逃生。这种小动物精灵的不得了,如果有人或凶猛的动物靠近,隔着老远它便会嗅到异样的气味,而远远地藏身洞府了。它的这种灵异也给这种小动物的身上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乡间,一来二去竟演绎出许多关于这种小动物会兴妖作法的传奇故事来。在沟沿上生活的还有一种叫做鼬的小动物,它也是在沟沿上做窝,因为它们遇到危险时会从身体里排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所以人们大都不待见这种小动物,正如人类中的那种刺猬头咬鳖盖之流,避之唯恐不及谁还有闲心去接近他们。在沟的底部,还有几处半人多高的洞口,被疯长的荒草掩映着,那时候毕竟胆子要小一些的,没人敢往深处走,只是猫着腰在洞口处往里探看一下,便赶快离开,据大人们讲那是狼的巢穴。我们小孩子也将信将疑,因为知道大人们编出来吓唬小孩子的成份要多于事实。但还是有许多时候听一些护秋的人讲得绘声绘色,也不由你不信,在这个荒草弥漫的深沟里居住着一匹凶猛的狼。

    隆冬时节,飞扬的大雪覆盖了村庄和野地,村子周围的沟沟壑壑也都落满了雪。放了寒假的我们,在一个雪后的晴日里,山、征还有我,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走到野外。平展展的雪野上,一串串新鲜的脚印从村头伸向远方,履着那些足印仔细去辨认,那种五个脚趾呈梅花瓣状的脚印是狐狸留下来的;前边两脚细小并且在雪中深陷,后两腿印痕较长的肯定是野兔;还有一种细碎的脚印,比一串玉米粒细小也十分浅的,一定是田鼠的踪迹。它们都是动物里胆子较大的,或者说为生计所迫,不得不为之的。在夜气的掩护下才大着胆子向村庄靠近,向着温暖的人烟靠近。在天光渐明的时刻便匆匆而去。

    雪后的天气清冷清冷的,冻得鼻子里的清涕不住往外流。我们顺着那些足印寻踪而去,便会来到沟的边上,在那些脚印忽然断了的地方,仔细找寻,一定会发现有一个小小的洞口隐身在荒草丛中。我们其中一人便找来一根长长的高粱秸杆,伸进洞去一通瞎捅,另外一人则找寻野兔的另一个洞口,侍立在侧以断绝狡兔的后路,剩余一人则捡几块石头,擎在手里在洞旁侍立着,一捱坡兔出洞便用石块击打,这种猎兔法总是徒劳的,往往一无所获。最终,不是兔子在足够深的窝里按兵不动,就是从另外的一个洞口逃之夭夭了,就算最不济,从我们面前出逃,就像一道黄色的电闪一般疾奔而去,给我们来一个措手不及,手里的石块还擎在空中,兔子便不知所踪了。只留给我们一脸的无奈和自嘲的微笑。

    最多的时候我们去沟边喜欢做的就是熏獾。据说獾最怕烟呛,一团烟气便会熏得它受不了。所以我们从家里带了火柴,在野地里四处找寻那些庄稼干枯的秸杆,每人抱一大抱回来,堆放在在一起,然后仔细地寻找獾的洞府,獾的洞不是十分的隐秘,只要找到一处有新土堆积的小洞口便会找到,但是有时门口有新鲜的土堆积着也不一定住进獾,要识别洞内有没有獾,还得查看洞口之上的荒草上结没结雾凇,因为獾猪的呼吸会有大量的水份,这些水份飘浮到洞外,遇冷便凝结在枯草叶、荆棘枝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小小的雾凇。找到洞口便把柴草堆放在外面,点燃以后轮番用嘴不停地往里吹风,让烟火之气飘进洞里,以达到把獾赶出来的目的。可往往就在距我们二十几步远的庄稼地里有一缕缕的蓝烟,袅袅升起,鼓捣半天也没有把獾熏出来,再看们几个的脸上,每个人都是灰眉土脸的,好不花花。后来听很有经验的人讲,像我们那种小打小闹熏獾的做法,简直就是在给它们送温暖,它们会在长长的洞内另打一个小洞口只够容身就可然后把新掏洞挖下来的土,堵在小洞外,便会平安无事了。最有纪验的猎人为了猎到一只獾有时会守在洞外一连熏它个两天两夜。为什么?因为獾是比较爱干净的小动物,从不在自的洞府里行方便之事,它们总是把粪便排在远远的地方。有了这个弱点猎人才会乘机得手的。

    四洋火枪

    那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物质文化水平还普遍低下,在乡村里能够看到的电影,无非是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几部战争题材的片子。这种战争片看多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我们这帮啥事都半懂不懂的小皮猴。人人都是大英雄,人人都成了神枪手。每个人都梦想拥有一身军装,一条武装带,还有一支枪。毕竟七八岁的年龄已经多少摆脱用根木棍就可以当枪当炮使的玩法了。

    在童年的岁月里,时时都在梦想拥有一支真枪,一支背在肩上的步枪,或者挎在武装带上的手枪,所以记住了许多的武器名称什么“卡宾枪”、“来福枪”、“茅瑟枪”、“汉阳造”、“镜面匣子”“左轮枪”以及“ak——47”即“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和老美的“m——16”在那时觉得最来劲的还是“驳壳枪”因为电影里的英雄人物都用它。电影里时常有这种镜头,手握“驳壳枪”的指挥员手枪一挥,口中高呼:“同志们冲啊!”红军或八路军战士便如同下山猛虎一样向敌人冲去,最终取得胜利。

    那时风糜在男孩子们之间的玩具是一种叫做“洋火枪”的玩意儿。

    所谓的洋火枪,就是一种打火柴的自造“枪”先得从人家修车铺里央告半天,得到十几枚自行车链节,拿回家把它们折散,再找一截八号铁丝,窝成手枪的形状,把那十来枚链节穿在手枪的前部的铁丝上,然后用皮筋把链节固定住,留出另一个孔当枪管,其中最前端的一节链子上方的孔,还要镶进一颗自行车辐条的螺扣当装火药的“枪膛”再做一个撞针插在“枪膛”里,套上松紧性很强的皮筋,那么一支洋火枪便宣告成功。拉开枪栓,把头上一节链节朝一边掰开,用一根红头火柴从铜螺扣里穿出去,只留火柴头在“枪膛”里面,然后把链节对整齐,一扣扳机撞针击打火柴头,便会发出响亮的枪声。在黑天里还有小小的红光闪现。拥有一支洋火枪也很是让人自豪。那已经是那个年代里最为奢侈的土造玩具了。这种“枪”用起来虽然也会有危险,但它所带来的乐趣是无尽的。在我们去沟边的獾窝边“狩猎”时也带上那支洋火枪,揣在怀里会觉得勇气十足,威风无限的。这种“枪”虽好,却也是不能常放的,因为有时大人在生火时会突然提高声音责骂一通的,因为在灶台上的火柴会莫名的寻不见了。而最大的嫌疑就是我们拥有一支极度浪费火柴的洋火枪。

    及至成年我也曾经一度拥有过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枪,那是一支猎枪,乌亮亮的枪管,棕红色的枪托,草绿色的背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但我很少将它拿出来示人,更不要说用它去打狐兔獾虫了。它就斜挂在那面墙上,静静地在那里呆着。仅有的几次也是朝空鸣放的。因为春天里坡地里的豆苗刚刚发芽便让饿极的獾兔们给啃咬了许多垄,没有办法只好在夜色渐起,獾兔们出洞来访的时候空放上一两枪吓吓它们不要太贪心,也叫做“鸣枪示警”吧。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又失去了它,我想现在那乌黑锃亮的钢枪管,早就在炼钢炉里几经涅磐,变成了几颗螺丝钉,上到了汽车或者什么机床上面了吧。也许那才是它的真正归宿吧。

    也许只在一转脸之间,童年的岁月倏忽间已经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今物是人非,或者物非人亦非。有时独自一人会自问:那只光滑的尜去向了哪里呢?那只冰陀螺又丢到了哪里了呢?村口那一湾年年积满丰盈雨水的湾塘呢?村外纵横的沟壑呢?沟壑里疯长的杂草呢?杂草掩映下的獾兔的洞府呢?无从寻觅了,就连昔日的玩伴,也东西分散,想要聚在一起聊一聊过往都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隔着时空的屏障,从记忆深处搜寻到一点点,一滴滴童年的往事,在脑海里苏醒复活,让一颗淹没在生活江流之中的心也得到一次喘息。

    又是一岁的深冬了,不知怎么,竟又回想起童年的岁月来了。唉!如果我的童年能重新来过多好!

    2008-1-1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