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共和国战疫最新章节!

俩多年来都没和他人详细说起过,但周建还保留着当时拍摄下来的邱海波教授穿着防护服的照片。“我在隔离病房住了20天,在进隔离病房之前,我看报道就知道这里有位很厉害的重症专家,我就相信他!”周建告诉记者,“那时候,邱主任他们8:30查房,8:25我一定坐在病床上等他们,听他们说说我的病情,我就心安了。”

    王小芳当时的病情比周建要重,期间还经历好好几次反复,情绪崩溃的时候也是有的,“当时邱主任查房时不止说病情,还会跟我说,小芳你要加油,坚持14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此我就天天在心里倒数,14,13,12……过一天就减一个数字,还真的和他说的一样,14天之后,我就进入了康复期。”王小芳说,那时候她才知道, 14天,不是一句信口开河,而是基于对当时患者们病情演变总结出来的规律,“说14天,真的就是14天!”

    邱教授的名言很多人都记得。

    “没有突然就不行了的病人,只有没有被发现的病情变化”。

    2006年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转来一名呼吸机依赖的患者,上呼吸机很久怎么都撤不掉,邱海波看着就着急,当时已经是科主任的他守在病人床前,一点点调整,这一守就是一整夜。

    2008年邱海波在汶川地震救治中转运病人,至今还记得他的第一个重症病人,一位72岁的脑梗患者,入院后7天心脏骤停,皮肤皱褶捏起来能“站”住,“心脏骤停的原因究竟是严重脱水还是心功能不好,抑或是肺部感染呢?”当晚邱海波给患者补充了1200CC的液体,守在病人床边,每5分钟看一次血压和心率,随后的几天病人开始好转。这让邱海波第一次觉得ICU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要知道病人的动态,才能当好“生命的守门员”。

    2010年的玉树地震,邱海波又出现在了就在现场。救治中一位30多岁的重症患者出现高热、休克和肾脏功能衰竭,血滤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了缓解,但三天后再度恶化,邱海波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紧急抢救,坚持守在病人床边,及时调整救治方案,这一守就是两周,终于把病人生命夺了回来。

    2019年“3.21”响水爆炸事故中救治伤者,在人工心肺的支持下,心脏停跳10天的患者救回来了;4岁女娃重症心肌炎,多脏器衰竭,整个人处在昏迷中,20多天也救回来了……中大医院的重症病房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但奇迹不会凭空出现。形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这个重症医学团队的工作状态,邱海波的弟子、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说:“我们都是小疯子。”

    这个“疯”,不是贬义,而是道尽了这个距离死亡最近的科室的高压环境与医生惊人的付出。

    重症医学科潘纯教授、张曦文博士都提到过一句话,“没有突然就不行了病人,只有没有被发现的病情变化。”这是邱海波的名言。每一个医学奇迹,都是医生在病床前守出来、盯出来的。

    “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有时能治愈”,这是流传甚广的一位美国医生的墓志铭,意在强调医学能力有限,但在邱海波看来,“有时治愈”对ICU患者来说是不够的,ICU的医生总是得想着“必须去赢”。邱海波说,ICU里很多时候是硬生生“掰”开死神的手腕抢救病人,一步生,一步死,医生多走一步,患者也许就获得了重生。ICU的医生应当在最具挑战的现场,给病人最多生的机会。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