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邓安东文集最新章节!

      曾经对小说创作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类早期的文学艺术,最先总是描绘一个森严与万能的神的世界。无论是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还是希腊戏剧,人类几千年的艺术创作都是着眼描写神的。这些生动的描写一直影响到后世。像沙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佩斯等,都是影响后世的典型例子。

    就产生较晚的小说而言,由于受到神话等的影响,最初也是描绘一个神的世界。如中国早期的志怪小说搜神记、搜神后记、拾遗记、幽名录、冤魂志等等,无不是描写神鬼灵异之故事,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唐朝前期的作品也还没有脱离志怪的范围。如隋末唐初的王度的古镜记。在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的小说还出现了浪漫主义作品。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用像征的手法,借助虚幻的神鬼世界来影射人间的万事万物。

    小说创作由写神到写人,是个了不起的变化。但是在写人的初期,一方面往往还保留着“半神半人”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侧重写人的外部活动,写人所做发“事”艺术上还比较粗浅。像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西京杂记,虽然所记述的是西汉的人物轶事,颇多涉及宫室制度,风俗习惯及衣饰器物等等,但无不笼罩着一种怪异的色彩,可以看到某种“神灵”的影子,这种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谓小说侧重写事,指的是作品中的重心是情节而不是人物,人物是为情节,故事服务。这个观点在中外小说的发展中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直到明清时代,中国的小说创作才真正地从写事转到写人。而西方的小说,也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的时期。例如西方的流浪汉小说,不过是用人物来贯穿那复杂而庞大的情节而已,人物是无故事情节服务的。到了十八世纪,一大批杰出的小说家才真正把小说艺术变成了人的性格的活写真。而到了十九世纪以后,小说在写人的深度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小说描写在获得了两次飞跃后的作品一般称为近现代小说。当然,由于人的异常复杂和丰富性,小说描写的飞跃非一两次飞跃就能完成,所以小说描写一直都在完善阶段

    小说写人(上)

    小说写人的历史十分漫长,单就现代派小说奠基人,英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1843—1916)的小说创作而言,也有了半个多世纪。从小说描写的渊源来说,现代小说的创作也是从传统小说创作的基础演变来的。人物描写的技巧,实在无数,如果真要一一言遍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在下面讲几个方面,算是对中外著名小说家写人技巧的一点管窥,挂一漏万之处难免,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予指正。

    一、肖像描写

    1。民族特色人物之间外貌千差万别,给我们小说写人提供了十分良好的素材。小说家写好人物肖像就意味成功地勾画出了“人的心灵的窗子”这是把人物写活写神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外名作家在成功的肖像描写上,都留有自己民族的印记。

    我国传统人物描写在较早作品中讲究凝练,夸张,但经常出现方程式的套话。如三国演义里描写刘备和诸葛亮,一个是“身长七尺五寸”另一个是身长“八尺”这些都只是言其高大魁梧,两人都脸如冠玉,这些都有明显的套话的痕迹。这种描写能给读者强烈的印像,但是其言辞的重复却难免单调,平板。

    随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日趋发展,对人物肖像描写的技巧也日趋提高。表现在:一是在描绘肖像时,能抓住人物主要特点,极其精炼地把人物特点勾勒出来,且能与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联系,使人物跃然纸上。二是学会用对比方法来刻画人物肖像。三是逐渐学会于小现大,只写肖像中最传神的一两点,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去填补。如儒林外史中作者刻画范进肖像,异常简洁,只用几句话:“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戴一顶破毡帽。”“作者多次描写范进身上衣服的单薄,破烂,以及他冻得乞乞缩缩的神态,这样不仅突出范进的老迈昏花,而且强调他的穷愁潦倒。

    西方传统小说技法,则在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时,一侧重细描,常以多种修辞手法使之高度形像化,另一则是夹以议论,使读者不仅仅为作家的生动描写所感化,也为作家的机智的分析所折服。这种,甚至现在还有一些西方小说家仍然爱用,显示出浓厚的民族传统。细描例子在西方作品中不胜枚举,在这里举屠格涅夫的罗亭一书中对罗亭公主的描写。在罗亭里屠格涅夫啊罗亭的身材,头发,肤色,眼睛,嘴唇,胸部,所以,包括衣服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夹以议论的例子是红与黑,在此书中作家描绘主人公于连的肖像时不仅描绘了他的外貌,还时时夹以分析,而且还有种议论,用此来体现作者对人物的主观感情色彩,这种传统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2。常见肖像描写手法。总括起来,中外小说家虽然在肖像描写上存在区别,但其所用的技法却一般都不外采用三种方式,即:整体式的描绘,局部式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整体式是指作家对人物的全面介绍。不局限于对人物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像鲁迅在故乡中的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就是很好的例子。局部性描绘是相对整体描绘而言。有点像电影中的大写镜头,最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给读者六下深刻的印像。如骆驼祥子中对虎妞肖像的描绘。虎妞的任性,泼辣,外貌不美,结局悲惨的老姑娘形像让我们铭记在心,久不能忘。烘云托月则是说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言论,行动来曲折谁加以表现。早在几千年前的荷马史诗里就已经用了这种方法。例如在对海伦美貌的描写时就用了这方法。以后就有很多作家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现代派小说的新肖像描绘。一些现代派小说中,由于笔下人物的高度“自由”与“浪漫”作品常常并不遵循常规,而是在人物的各种情态下,作家很自然地着笔,让零散的肖像描写该于更及贴进生活的感觉。另有一些现代派小说家让虚构的人物同现实中的人物彼此交往时,作品有意识地在肖像描写中,涂上一抹淡淡的神奇色彩。除此,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法在此不再赘述。

    二、人物行动描写。小说人物的动作是人物的宣言,所以不描写人的动作的小说,是很难想像的。即使一些抒情意味极浓,或专门描写心态的小说,也不能不写人物的动作。只有小说中有人就一定要描写动作。在我国小说中历来注重动作。因此,在描写动作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西方小说比较注重心理描写,但是人的心理活动也必须通过动作加以反映。所以动作描写还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小说世界是于虚构的方式塑造出一个让人感到逼真的艺术世界。这里面存在两个矛盾,小说世界是虚构,然而又是逼真的,它是现实的,然而又是艺术的,因此,小说在对其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那些举组轻重是人物的行动描写,就必须有选择,有加工。而这种选择是眼力和加公的本领,就能充分显示小说家的高超艺术。具体来说,小说家在描写人物动作时,经常选择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工描写:(一)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有特征甚至最富传奇色彩的动作。如儒林外史里,胡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