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舂梦·女词人最新章节!

    女词人信手去推一扇窗户,窗户一阵干吱吱的涩响后,却没有打开。她没有想到潮湿的江南,也会听到这么干燥的声音,干燥得如同两根收了水的骨头在相互磨擦。一大张新糊上窗户的宣纸,被一格一格漆水黯淡的窗棂分割成无数的小方块,而宣纸已曾为某一个黄昏或者黎明的雨水打湿过,点染出了几朵泛黄的云。

    她把双臂抱在胸前,定定地隔窗望着,窗外的阳光,花草,树木,还有蝉鸣和寂静都化作了斑斑驳驳的色晕,在宣纸上悠悠地移动。被她双臂挤压的柔软的胸部,正一点一点地变得肿胀和坚挺坚挺起来,又慢慢蔫下去还原成绵绵的一大团,就像正午时分的大海上,无声无息翻卷的浪头。

    女词人觉得,只要一推开这窗户,就能看见那一年晚春自己绕着柳堤徘徊的情景。她感到自己的脸上现出了一丝冰凉的笑意。

    隔着一条水渠,倚在院门框上的女词人就看见赵郎回来了,她看见赵郎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赵郎顺着水渠的那一畔走着,不像以往那样腰板挺直,一举一动带着赵氏清正廉明的官宦世家气宇。赵郎走得很急促,头颈往前探,背脊微微弯成了弓形,他还得一边赶路一边用握着折扇的手去拨开拂面的柳枝,这就显得他的方寸完全地乱了。

    在赵郎的身后,保持着三棵柳树远的距离,走着一个清瘦高挑的年轻女子。年轻女子穿着一件淡蓝的长袍,外面罩着墨绿色的背心,不紧不慢地走着,手里拈着一条鲜红手绢,随着步子有节拍地轻轻抖动着。赵郎和年轻女子在翻越院门前最后一道鱼脊般的石头拱桥时,忽然从女词人的视线中消失了。没有人的晚春风景,一瞬间变得异常的宽广和静谧,清冽的渠水冲刷着幽深的桥洞,就是那种听不见的水声,让女词人感觉到了自己心脉平静的跳动。她转身往屋里走去。

    赵郎从背后叫住了她。后来在江南的日子里,她面对那扇宣纸被雨水一次次淋湿的窗户,怎么也想不起当时她和赵郎之间到底说了些什么。她只记得自己站在院中间,背着双手和赵郎说话,一直到没有什么可说的时候,她问,这位妹妹怎么称呼呢?

    赵郎说了一个名字,她觉得这个名字很拗口,也很不好记。她从近处打量面前的年轻女子,发现与她从远处看到的没什么区别。她说,妹妹这么年轻,这么漂亮,就叫青梅吧。有一首词上说,青梅如眼柳如眉,这是一个好句子。

    赵郎说,夫人,你好像把古人的词记错了。

    错了吗,错了就算是我的词吧。她笑笑,青梅,你喜欢这个名字吗?我很喜欢,夫人。青梅的发音非常古怪,她说的是北方官话,但是是用几种南方话甚至遥远偏僻的南方话拼凑出来的。赵郎爷当初要我的时候,就说我的眉毛和眼睛特别的好看。

    女词人再次看了看青梅,这才发现在她微黑的皮肤掩藏下,一双眼眉确实长得娇美无比。青梅轻轻举起手绢,一团鲜红遮住了她的鼻子和嘴唇,在接近透明的黑色中,她的细长眉毛、凹陷眼窝中的眼瞳,都发出了幽幽的青光。

    女词人转头对着赵郎,我早就说过,你确实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

    赵郎说,我不明白夫人的意思。

    我是说,你总是乐于给我们设置许多百年不解的难题。我们婚后的第一个春天,王将军陪你用整整一车古董换回了一张白麻纸,至今我们都不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王羲之写的丧乱帖。如今我都快老了,都没有力气替你去考证堆满几屋子的瓶瓶罐罐,整理那些装箱上锁接近霉烂的书本了,你又带回一个青梅妹妹,她讲的混合方言,她的胡人一样的皮肤、眼睛,也许可以把她的家世追溯到几百年或者几千年以前吧。我是再不能帮你了。

    赵郎说,夫人,你把事情说复杂了。其实,青梅是很简单的。

    我不过说说笑话。女词人真的笑了,青梅只是一个女人。她走到青梅跟前,在青梅脸上轻轻拧了一下,青梅脸上的肉光滑而又结实。晚饭后,女词人去了书房。

    书房整洁到无可挑剔。太阳的余晖从西窗照进来,紫檀木地板光可鉴人,带抽屉的书柜,从地面耸及屋顶。还有无数博古架,在一方著书立说的空地后面,分为两行整齐地排列下去,中间一条通道,消失在夕阳不及的地方。女词人脱了鞋袜,赤脚对着书柜,愣愣地站了很久。

    书柜上的抽屉,都贴着女词人亲手书写的编号和书名的第一个字。她不仅熟悉每一个数字符号和每一个字所代表的书籍,而且能够背诵出哪一本书在哪一行说的是什么事。但是当她现在面对这一堵书墙时,晚春的寒意正悄悄从脚掌心升起,一点一点地越过脚踝,小腿肚,沿着大腿内侧向上浸着她一动也不能动了,她感到那侵袭的寒意,就像小虫的爬行,冰凉而又酥痒。她半张开嘴唇,深深地嘘出一口气来。

    女词人定睛去看那墙体一般的书柜,她发现抽屉上所有的编号和单字已经组成了一篇巨大的文章,它在全面展示的同时,却又拒绝着释读。她认识这篇自己亲笔写下的文章,甚至认识它的一笔一画,但是它已经不再属于她了。她觉得这篇意义混杂、文字不通,充满虚构、隐蔽和错乱的文章,映现的正是自己千尺深潭般的心境,而自己面对它,就像一个旁观者,永远也没法洞悉或认识。她迷迷糊糊盯着头顶一个“山”字,心里念着:山海经。抽开抽屉,里面躺着带插图的手抄本楚辞山鬼。

    女词人摇摇头,高举双手轻轻捧出山鬼。山鬼只有薄薄的几页,薄得仿佛用双掌一搓立刻就会变为粉尘。书末用很细很秀的字迹,很有力的笔触,写明它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金陵“白云寺”一个叫“静观老尼”的手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何况“白云苍狗”瞬息万变?女词人曾和赵郎反复考证过手抄者的身世,都不得要领。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