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最新章节!

    两年之前,韩家寨大队的上海知识青年们,有了一次调动。

    原来第一生产队和第三生产队的集体户,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暴发,泥墙全被淹塌了,知识青年们不能再在里面居住了。两个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共有二十四人,住到哪儿去呢?

    大队革委会和一、三队的贫下中农立即采取措施,准备把大队部所在的韩家寨祠堂修整一遍,让知识青年们住进去。正巧,公社的百贷、供销商店要联合在韩家寨新建一个下伸店,店堂就设在祠堂边上。公社的知青办公室听说韩家寨一、三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受了灾,急忙向县里作了汇报,县里立即给拨了救济款和木料。于是,修整祠堂的木料砖瓦便和新建下伸店的材料一起运到了韩家寨祠堂跟前。请了几个老师傅、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一齐动手,不到一个月,小巧美观的下伸店和韩家寨祠堂都修整好了。二十四个知识青年们住进了用杉木隔成一间间的祠堂里,下伸店里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百货。祠堂周围,顿时成了韩家寨最热闹喧嚷的地方。

    本来,这个大祠堂只有在全大队开会的时候,才有人来光顾。平时,里面除了堆些麦草、豆秆、石灰、破风扇之类的东西,很少有人到这儿来。可自从住进了二十四个知识青年,又有了下伸店,这儿着实兴旺起来。

    两个生产队的知识青年们并住在一起,公社、大队和一、三队的贫下中农们都建议他们并成一个大集体户,一块儿过活。这样,既利于青年们安排好生活,又利于青年们出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青年们好热闹,这建议一下子实施起来。

    头一个月,集体户还过得欢乐、快活,从第二个月开始,集体户里就发生了扯皮事儿。扯皮的起源,是从做家务起始的。

    一、三两队的知识青年合户之后,每天抽出两个人来做饭、料理家务。两个人给二十二个人做饭、料理家务,还挺忙的。大家都说,留在家里并不比出工轻松,轮到值班的同学,要赶早起床,最晚入睡,一天忙到黑,才能让劳动一天的同学们吃上热饭热菜,用上热水。

    慕蓉支头一回在大集体户值班,正好同程旭搭挡。前一天,慕蓉支还关照少言寡语的程旭,第二天早点起床,大家都要出早工,早饭要比以往更早些。程旭回眸瞅着慕蓉支,嘴巴张了两张,欲言又止地瞥了身旁的几个知青一眼。慕蓉支怕他有为难之处,放低嗓门问:“有困难吗?”

    “这没、没啥”程旭略有些着慌地呐呐着,继而垂下眼睑,耳语般道:“我我尽力早、早起”

    第二天,慕蓉支天没亮透就起了床,她烧火、担水、煮稀饭、炒咸菜,一个人忙得在灶屋里转晕了脑壳,程旭却还没起床。天亮了,男女同学们都醒了,还是不见程旭的影子,慕蓉支一问和程旭同屋的男生,才知道,程旭老早起了床,不知到哪儿去了。大家吃过早饭都出工去了,屋里只剩下慕蓉支一个人,程旭还没回来。直到太阳升上了竹梢梢头,程旭才拖着两条被露水打湿的裤腿,一脸倦容地回到集体户来。慕蓉支见他衣服上沾着泥巴点子,一双光脚板上沾的泥斑还没洗去,两支袖管全打湿了,一走进灶屋就倒水喝,显得又累又渴。看到程旭这副神态,原先想询问他几句的慕蓉支不吭气了,她联想到昨晚上叮嘱他早起时,他那为难的神色,内心暗忖道,也许他真有什么难处。这么想着,慕蓉支非但没责备他不做家务,还催着他快吃早饭。

    端起饭碗,程旭就着咸菜、萝卜干喝稀饭,吃得很香甜。添第二碗粥时,他侧转脸望着正在洗菜的慕蓉支,结结巴巴地说:

    “我我啥事也没干你、你累了吧。这这实在是对不起。节气来临了,时时间紧迫,忙得恨不能把时间扯住”

    慕蓉支看他说话比爬山登岭还累,心里有些不忍,也没听明白他说的是啥意思,便表示谅解地点点头说:

    “这没啥关系的,你不用解释。”

    说完,慕蓉支埋头细心地洗起盆里的菜来。她心里想,人都是自觉的,吃过早饭,他会帮着自己做点事儿,午饭和晚饭,不至于会像做早饭那样转昏头了。

    谁知道,程旭搁下早饭碗,连碗筷也没洗,又一声不吭地出去了。吃午饭他又姗姗来迟,吃完了午饭,他又没洗碗筷,连一声招呼也不向慕蓉支打,便出去了。等他回来吃晚饭,整个集体户都已睡了。慕蓉支一个人为二十三个人忙碌了一整天,比出工还累,天一黑,她撑不住疲劳和瞌睡,早早睡下了。临睡前,她心里说:程旭回来,吃过晚饭,准会把灶屋收拾收拾再睡觉。哪晓得,第二天接着值班的两个同学愤愤地向慕蓉支和程旭提了一通意见。原来,程旭回到集体户之后,吃过两碗饭,地没扫,碗筷没洗,大水桶里的清水用光了,也没给挑上,就上床去睡了。灶屋里,丢给了接着值班的两个同学一副烂摊子。

    听着两个同学的意见,慕蓉支委屈得双眼噙满了泪珠。她怨恨地想,都是程旭这个“怪”人,自己忙死忙活劳累了一天,还要听怨言。他为啥一点集体户的事儿也不干呢!

    怨是怨,可慕蓉支是一个容易原谅人的姑娘。看看她的外貌、形象,就能意识到这一点。她的个头并不算高,不过由于那令人惊奇的匀称苗条的体态,使人觉得她的身材修长而挺拔。记得,她刚从上海来到韩家寨的时候,面庞白皙秀丽而又娇柔,好羞涩,最吸引人的是她那一双明朗温和的大眼睛,当她凝神看着什么的时候,那闪烁着波纹的目光明亮得仿佛能透过乌云。任何人一眼看到她,虽然不会觉得她是一个绝色美人,但仅凭那一眼,人们准会说,这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姑娘。

    她的相貌正好显示了她的性格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不容易从相貌上看出来的。那便是她非常正直,从来没有说过谎,从来没有因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想到要去欺骗别人、损害别人的利益。

    因此,几天之后,她对程旭的怨气就消了。她只觉得,这个人真是怪,真像三队的其他知青向一队的同学们介绍的那样,他是一个孤僻、寡言、捉摸不透的人。慕蓉支原来在第一生产队,赶场天、下雨天,她不像其他知青一样爱串集体户玩耍,因此并不认识程旭,刚刚和三队合户,她也没有和程旭面对面说过话。不过,关于这位怪人,她已经从三队的小伙子和姑娘们那儿听说过多次,知道由于他那古怪的个性,他是被三队的知青最看不起的人。不论男女,谁也不爱同他说笑,或是闲聊天,更没人同他说说知心话儿。每当整个集体户谈笑风生、最为热闹的时候,他总是默默无言地缩在自己的床角边,不知在干些什么。尽管合户不久,慕蓉支也看出来了,程旭和整个集体户之间,确实有不合拍的地方,他的身上,确实有着很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说,知识青年们在饭后工余,最关心的话题便是抽调到工矿和未来的生活,大家往往谈得很热烈,可程旭却置若罔闻。慕蓉支发现,他有时连听也不在听。又比如,男生们搬进大祠堂的时候,大家都抢着占好铺位,他却不与人争,等到大家的铺位都占定了,谁也不愿呆在那个顶风靠门的地方,他就把床安在那里,也没说过一句怨言。吃饭的时候,知识青年们都互相招呼,议论着菜炒得咸、淡,是否可口,把桌上的好菜争吃一空,他却稳坐在那儿,拣着吃一些素菜。不管是吃肉、煮鱼、或是炒鸡蛋,从来没见他的筷子去拣过一块。他生活在大祠堂这个集体户里,一点也不合群。他一次也没有主动同人讲过话,久而久之,人们也不愿和他去讲话。就这样,关系莫名其妙地变僵了,好些知青,常把他作为取笑的谈话资料。

    人人都这么看他,慕蓉支也在不知不觉间,和集体户大多数人一样看待这位怪人了。但是,她并不像有些人一样蔑视他、取笑他,或是把他作为一种怪物向人宣扬,她只是觉得,一个年轻小伙子,暮气沉沉的,像个老头儿,和集体不合群,和伙伴中的谁也格格不入,是不好的。慕蓉支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程旭在集体户里会处于这样一种地位,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变得这么怪。

    十二天一圈,第二次又轮到他们两人值班煮饭了。慕蓉支实指望程旭能配合得协调一些,哪知道程旭仍然一点也不配合她。相反,他整天都不在集体户里,连饭也没回来吃,把理应两个人干的事,统通推在她一个人身上。

    第三次、第四次都是这样。

    慕蓉支的忍耐心再好,也发出了怨言。集体户的男女同学,早就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听慕蓉支终于气恼地说起了埋怨话,姑娘们纷纷帮着她抱不平起来。话很快传到了户长陈家勤耳朵里,陈家勤按例,在每月一次的集体户民主生活会上,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不同的是,开这个会的时候,陈家勤特地把韩家寨的大队革委会主任姚银章请了来。

    民主生活会在宽大的灶屋里召开,每个知识青年都把自己屋内的板凳拿出来,靠壁坐着。陈家勤和姚银章坐在一张小方桌子边上。气氛有点沉闷,那晚上,公社小水电站的电力不足,电灯光昏昏糊糊的,把每张脸都照得黄惨惨的。陈家勤说过开场白之后,慕蓉支站起身来,给程旭提了意见:

    “我一共和程旭配合值了四次班,每次我们值班,对他来说,都是放假。他没有挑过一担水、洗过一只碗、淘过一次米、抱过一捆柴。大家也看到了,他在外面逛够了,回家来拿起碗就吃,吃完了一搁饭碗又走了。我觉得,要是这样,不如让他出工去,让我一个人值班算了。省得借着值班的名义,不出工四处玩。希望程旭今后”

    慕蓉支看到程旭缩着肩膀,起先惊愕地睁大双眼,怔怔地盯着她,随后,他的脸上升起一片红晕,埋下了头。慕蓉支心软了,她想说几句“希望”不致使他太难堪,谁知道,刘素琳不等她说完话,呼地一下站起来,直通通地说:

    “我们知识青年到山寨,是来接受再教育的,不是来当大少爷的,到了山寨,你还想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享福日子,那是困扁了头,休想!我们知识青年不允许,贫下中农不允许,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程旭,你该清醒清醒,好好想一想!”

    刘素琳这样毫不容情地帮着慕蓉支一放炮,知识青年们纷纷指责起程旭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声气忽高忽低地批评道:

    “是啊,程旭这么干,太不应该了。以后要改哪!”

    “他是老脾气了,要改也难。”

    “这种怪人,只有不理睬他!”

    “我看他,好像不适应在韩家寨生活”

    所有的指责当中,数高大粗壮的沈兆强说得最激烈,他操着悦耳的上海话道:

    “程旭这个家伙,不懂经的。做事情要上路,你做出的事情,实在太不上路!老实讲,我算得是喜欢交朋友的了,碰到你这种人,也只好车转屁股就走。慕蓉支这种姑娘,脾气算得好了,她也对你积了一肚皮意见。可见你实在太讨厌了!我建议,我们集体户把他分出去,他喜欢一个人自说自话,让他一个人去管自己算了!”

    沈兆强的话,得到几个人的赞同:

    “程旭实在不像集体户的人,把他分出去算了!”

    “分,分出去,看他一个人怎么过!”

    “也教训教训他,叫他尝尝一个人独自过的味道!”

    霎时,把程旭分出集体户的意见占了上风。慕蓉支万万没有想到,民主生活会,开成这么个结果。她偷偷地瞥了程旭一眼,他缩在灶屋的角落里,头垂在胸前,看不清他的脸,只觉得他那不宽的两个肩膀在像白杨树叶子似地抖动。慕蓉支的心头紧了一紧,不敢再看他了。她并不愿意把程旭分出集体户去,并不愿意看到集体户里出现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二十三比一的局面,那会对程旭的心灵,有多大的压力啊!那不是民主生活会,那是打击程旭啊!四个值班日积攒起来的怨气,在这一刹那间都因对程旭的同情而消散了,慕蓉支只希望主持会议的陈家勤和姚银章劝劝大家,对程旭批评帮助一下,已经够了。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呀!她仰起脸来,期待地望着陈家勤。

    陈家勤是个高个儿宽肩膀的英俊青年,脸容端正,浓眉、亮眼、挺鼻、薄嘴,说话镇定自如、有条不紊,做事沉着稳练、胸有成竹。慕蓉支听说,来插队之前,他是学校红代会的头儿,造反队的队长“文革”前又是共青团的校总支副书记。她相信,陈家勤会按照政策办事的。

    喧嚷了一阵,灶屋里静了下来。陈家勤用手里的钢笔套潇洒地敲了敲小方桌面,发出一连串“笃笃笃”的响声,这表示他要讲话了。他先扫视了众人一眼,仿佛已经感觉到慕蓉支期待的目光,然后话语镇定清晰地说:

    “说起来让人伤心,在集体户里,我和程旭是同校同班来的同学,在金色的学生时代,我们甚至还有过友谊,也聚在一起纵谈过理想。真没想到,他到了农村之后,一再地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和集体户闹不团结,我劝过他几次,他从来没有听过。我觉得,他的这种表现,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反映。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了,记得,在学校里的时候,老师就一再地批评他想成名成家,走白专道路。按理说,到了山寨之后,他该改变一些。可是,我也不用说了,他的表现大家都看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