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华都最新章节!

    又是夏日里一个清静的早晨。厉言菁收拾完了屋子,环顾着房间里的一切,一时觉得找不到什么事儿做。她想起来,

    冷大姐告诉过她,天气一热,702的连茵芸老人,经常是在清晨空气凉爽的时候,到阳台上去坐一阵子,透透新鲜空气。今晨天气爽,老人一大早就上去了。

    雷家田和开开半个小时前离家出去了,厉言菁从洗衣机里取出需要晾晒的衣物,坐着电梯,上了屋顶阳台。

    阳台上光线明亮得有些晃眼,厉言菁一面往晾绳上晒衣裳,一面大声和连茵芸打招呼:“连阿婆,你一大早就上来乘风凉了。”

    “是啊,早晨上来,吹吹黄浦江上拂过来的风,很舒服的。你也来坐一会儿吧。”

    “好的,我一会儿就来陪你坐坐。”

    晾晒完衣裳,有风,厉言菁用塑料夹子夹好衣服,遂而走来坐到连阿婆身旁。答应了姚征冬的要求,她是有意识地要多来会会连阿婆,听她继续讲讲华都大楼的轶事,自从姚征冬明确表示不愿再来华都大楼以后,她对此表示完全能理解,也深感自己有义务代他了解一些华都大楼的真情,对406林月之死的各式议论啊,512一家人惨死的后续新闻啊,还有她也曾隐隐约约听说过的406室六十年代死去的那个叫骆秀音的名女人啊。

    华都大楼里的家家户户对当前各种事态的议论,她平时为核对户籍走家串户时总能听到一些,就是有些遗漏,开电梯的冷大姐也会时不时地告诉她一点。唯独涉及过去久远的往事,她找不到人问,只有来询问连阿婆。而连阿婆说的那些事儿,往往更有价值,对正在写作大部头著作上海:波动的婚恋史的姚征冬来说,也确乎更有用处。

    “居委会让你核对华都大楼住户的人数,你做完了吗?”连阿婆把手抬了抬,挑起了话题。

    “全大楼都核对了,唯独607的姜子道,我去了多次,就是没碰到过他。”厉言菁不无烦恼地说“唉,这老头也是,都离休了,怎么还是那样忙。”

    连茵芸笑了起来:“这事儿啊,我看你还是得托冷大姐,看见姜子道在家,立刻就通知你,你马上赶去,准能找到他。”

    “是的是的,”厉言菁笑着直点头,其实她何曾不是这么做的呢,有两次,听到冷大姐来喊她,她赶紧上楼,去敲607的门,敲了半天,也没人应。弄得看见姜子道上电梯的冷大姐也感到莫名其妙。直到后来,冷大姐才从其他渠道获得情报,原来姜子道坐电梯上了六楼,但他并没回自己那个空荡荡的家,而是再步行两层楼,上到八楼,进了804阮莉家。阮莉是个做服装生意的中年独身女人,厉言菁为核对户籍人口,特意去过她家,这人长得胖瘦适中,相貌姣好,很会打扮的,乍一眼看见她,充满了成熟女性的风韵。姜子道配她,还显得太老呢!但他俩似乎完全不在乎这一切,暗中很热络的。冷大姐把这一切神秘地告诉她时,一边使劲地眨着眼睛,让厉言菁去体会其中的弦外之音。厉言菁怎么可能把这些情况告诉连阿婆呢。

    “连阿婆,林月死后,前前后后走马灯似地来过很多看406这套房子的人,看的时候都说好。”

    “好,华都大楼的房子,怎么会有人说不好呢。”

    “可是人家深入一了解,听到电台主持人林月就死在这套房里,看房人转身就走了。”

    “这也难怪,过去也是这样的呀。严泳臣的外室庄欣娜从这里出走失踪以后,很长一段时间,406都空关着。”连阿婆以司空见惯的语气说“后来,骆秀音的男人”

    “男人?”

    “哦,就是她的丈夫。”

    “你见过他吗?”

    “见过,怎么会没见过他呢。”连阿婆大概觉得厉言菁的问题实在问得可笑,不由得昂着脸呵呵笑了两声,接着说“那个既漂亮又风流潇洒的才子,认为共产党一来,他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一撒手就离开了她,去了国外。没几年又娶了一位年轻美貌的洋太太,骆秀音痛苦至极,对我说不想住在和才子共同生活过的房子里,一回到家里就触景生情。”

    “这么说,骆秀音对他还是很有感情的。”

    “那还用说。她想搬一个住处,来找到我。我有什么办法啊,再说那一年,解放军眼看着就要打来,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到哪去找一住下来就能安心的房子啊。我就给她介绍了406这套房子,同时也给她讲了庄欣娜的失踪。谁知她来一看房子,十分满意。而且她觉得,庄欣娜是金丝鸟,怎么能和她一个名演员相提并论啊。她义无反顾地搬了进来,一住就是十七八年,什么事儿也没有。谁又能想到,这么漂亮的一代影星,最终又会死在406。从那以后,关于这套房子有不吉利邪气的说法就传开了,骆秀音死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都无人问津了。你想想,对了,你这个年龄,也是过来人,文革期间,上海的住房多紧张啊,都没新房客搬进来。足有好几年,406只好作为暂住房借给房客住。那些个房客,也都像约好了似的,搬进来临时住一住,一有了自己的住房,马上就搬出去了。”

    “就是啰,现在林月又死在406,一套房子里,死了三个漂亮的名女人,差不多隔开三十年,就要死一个人。上海人不是说要触煞楣头了嘛。”

    “是啊,”连茵芸的双眼眯缝起来,眺望着外滩方向,感慨地说:“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会不断地重复一些往事,像在跟人开玩笑。”

    “死人的话儿一传十、十传百,一说就要说到三十年代大名鼎鼎的严泳臣小老婆死在这里,六十年代又有一个名女人骆秀音也死在这里,总而言之,是越说越玄了。”

    连茵芸用淡淡的语气说:“那就只好让406再空关一阵。”

    厉言菁连忙将话头套上去:“连阿婆,我只听说骆秀音是个名演员,记得小时候还看过她演的电影,多美的一个女人啊,她为什么想不通,要自杀呢?那种年头,中国有哪一个名演员不受到冲击、不挨批斗呢。人家都熬过来了,她为什么想不通呢?”

    “她和别人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她心硬。”

    “心硬?”

    “是啰。你看嘛,中国历史上的文学作品中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为了爱情,就要不避淫奔之名。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了追求柳梦海,不惜死而复生。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更显执著。至于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性格刚烈得令一些现代人感到不可理解。她们哪一个的心不硬啊。骆秀音也同样啊。”连阿婆用深知内情的语气说着,把她的一只手伸过来,在厉言菁的手背上意味深长地摩挲了几下,以饱经沧桑、感叹万千的语气道:“漂亮的名女人,命苦啊!用自古以来的话说,红颜薄命啊。”

    听到连阿婆微颤的语气,厉言菁不由抬头望去,只见老人的眼眶里噙着泪,摸着厉言菁的手也在颤抖。

    “言菁,不瞒你说,”连阿婆从远处收回目光,透过泪眼,慈祥地瞅着厉言菁,动情地说“你这副长相,有几份像她呢。也是小家碧玉,笑起来也是千娇百媚,人见人爱,可惜,她上了四十多岁,就没你这么漂亮了。”

    “连阿婆,我怎么能跟她相比啊!”“我只是说相貌,仅仅只是说相貌。真的,你看你啊,细皮嫩肉的,额头眼角上光滑得一丝儿皱纹也没有,又白皙又有光泽,真正一点不比她差的。

    她过了四十,就一下子瘦了、老了。”

    “那是怎么回事?不是听说,演员都很会化妆保养嘛!”

    “骆秀音啊,一是因为病,二是因为愁。”

    “是因病而愁?”

    “哪里,是愁比病更可怕、更骇人。”连阿婆长长地吁了口气“言菁,跟你道一句知心的话儿,刚刚打倒四人帮,有人要写骆秀音的传记,后来还有骆秀音老家的人,也说要编什么地方志,需要传记材料。近几年来,又是讲发展旅游的需要,索要关于骆秀音的传奇。五花八门的,专门来采访我,要我说,尽情地说,我一句话也没有讲。”

    “为什么?”

    “是不愿讲,也不想讲。只想把一切尘封在记忆里。可你刚才极不理解她自杀的那一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你想么,像你这个年龄的人,多少还亲身经历过那个岁月,尚且都不理解、不知情。比你年轻的一代人,就更不会理解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了。我要讲、要说,至少要讲给你听。”

    厉言菁往连阿婆身边靠靠,柔声道:“连阿婆,我听着。回去以后,我还会记下来的。”

    在华都大楼顶层阳台上,夏日凉爽的清风吹拂中,连阿婆说起来了,哦,原来连阿婆本来就是骆秀音的好朋友,当年连阿婆作为一个文笔清丽的记者和享誉沪上的女作家,曾经采访过骆秀音。骆秀音的入住华都大楼,也和久住在这里的连阿婆有关系,特别是骆秀音生活的最后几年,由于同住在华都大楼,又都是独身女子,她们互相之间经常走动,生活上相互关心,政治上互通消息,工作上相互帮衬,经济上互有接济。尤其是骆秀音被关进牛棚的那些日子,她的女儿回到被封条封住的家门口,还是连茵芸,让骆菲菲住到自己家中来,供这个走投无路的大学生吃,还悄悄地提供机会让她和自己的情人见面,并给她零用钱。

    她们之间的关系不可谓不深,她们之间的友情不可谓不亲,她们是真正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骆秀音的厄运,是从她赴江西永安参加四清工作队开始的。现在想想真是可怜,骆秀音是欢欣鼓舞、踌躇满志地出发的。不是么,从一九五八年以来,每一次下厂、下乡、下基层,都是无条件地去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去改造世界观,因为他们都是旧社会过来的艺人,必须要通过劳动,长期地到基层去改造,去经受太阳的暴晒、狂雨的饱淋,在不怕苦、不怕脏的艰苦劳动当中,滚一身泥巴,沾一身油污,才能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每一次下去,她都觉得这是党对文艺工作者的悉心爱护,同时也是对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考验。她也都是积极地下去经受这种考验的。去的次数多了,以至于她还专为劳动缝制了厚实的垫肩,用几层布缝制了袜子,这种垫肩和袜子,既能保护肩胛和脚上皮肤,又能起到防雨、御寒的作用,还很坚固、实用。她在劳动当中一使用,其他男女演员纷纷效仿,让家属学着做了穿,名演员的一举一动影响大,慢慢地传到社会上,一下子还声名远扬,连劳动保护部门也还专门组织生产、在全社会推广哩。

    而这一次去江西,是去当四清工作队队员,是去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去农村里整那些腐化堕落了的四不清坏干部,在她看来,这是上了一级台阶,比以往光是下乡劳动锻炼,要光荣得多。她对连茵芸说,下去以后,一定要争当一个好队员,不能辜负了党对自己的信任和考验。

    可是,真正下乡以后,她又能干些什么呢?

    春节期间,她回到上海来了,连茵芸听说后下楼去看她,乍一眼看见她,顿时吓了一大跳,骆秀音脸晒黑了不说,人也瘦了,两只眼睛抠进去,皮肤明显地松弛了,一笑,眼角、嘴边出现了皱纹。更令连茵芸不安的,是她的脸上出现一种病态,身子骨也不像过去那么敏捷灵活了。

    连茵芸几乎是惊叫着问:“下乡后你都干些什么呀,天天都在农田里拼命干活吗?”

    “哪里像你说的这么可怕,”骆秀音倒是笑得十分坦然“在四清工作队,我能干什么呢,无非就是整理一点材料,跟着工作队长、副队长去一个个公社、大队,一个个村子考察、审查乡村干部。干部们白天要劳动,很多工作只能晚上搞,一搞就得熬夜,经常还得为准备文字材料熬通宵”

    “天哪!”连茵芸惊叹着“那你怎么吃得消。”

    “说实话,我只会演戏,这种处理人的工作,我确实不适应。可不适应也得去做啊,最开心就是下田劳动和为贫下中农们表演节目了”

    “那是你的拿手好戏。”

    “是啊,你没见那些农民们,他们有的在电影里看见过我,当我简单给他们朗诵一个小节目以后,他们把巴掌都拍红了。”骆秀音感动地眨巴着双眼说。

    “照你这么说,虽然艰苦,心情还是愉快的。你就不该这么瘦、这么苍老啊。”连茵芸仔细端详着她,纳闷地说“有不少人,下乡后光是劳动,吃得多,不动脑筋,还都胖了呢,说是没心事。”

    “就是你作家的眼光厉害,”骆秀音承认道“不瞒你说,下乡不久,只要一熬夜,我就莫名其妙地头疼,有时还有眼花现象”

    “你这个年龄,当然也有老花的。”连茵芸说“不过,眼睛老花,也不该连带着把人拖得这么瘦啊!你一定得去检查检查。”

    事实证明,连茵芸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检查的结果很快出来了,骆秀音患的是恶性脑瘤,也就是脑癌。

    天呀,光是癌已经令人害怕了,她竟然患的是脑子里的癌!是什么人说的,人身上的癌,生的越是高,越是危害大?

    医生不让她回家了,她必须尽快手术,做可怕的劈脑手术,以切除恶性的脑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即使是手术,难度也极大,再高超的医生也没有绝对把握,生死存亡的比例,医生说得最满的一句话,只敢说三七开。

    别说是三七开,就是成功的希望再小,手术也得做啊。

    听说这个消息,连茵芸去探望她。骆秀音躺在病床上,正在翻看她自踏上中国剧坛、影坛以来所演出角色的影集。

    连茵芸默默地坐在她的身旁,她太理解骆秀音的心情了。在解放前采访骆秀音的时候,她就翻看过这本影集。这是骆秀音人生之路的轨迹。她从江南号称鱼米之乡的太湖之畔走出来,刚出生时,由于她的哭声过于响亮,乡间就有算命先生说,这小丫头哭声好听,就似唱歌,日后定是个戏子,哭起来都那么好听,将来唱戏啊,准定要唱进皇宫里去。

    冥冥之中,仿佛真有命运之神在拨弄着她。她长大了,她长得如花似玉、水灵灵人见人爱,个儿虽说不高,却长得十分匀称,浑身透着小家碧玉的可爱相。乡里的粗人说她身上透着风骚之相,镇上的说书人说她长得媚,姑苏城茶馆店里的汉子们说她性感,文人雅士们则会久久地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她,她呀,无论何种男人见了都会喜欢。

    只因她太有戏相,太爱演戏了呀,嫁都嫁了男人,她又受不了封建的婆母一而再、再而三的挑剔,一趟从江南水乡跑进了上海滩。丈夫舍不得她的美貌,跟着她来到了上海。凭着她娇艳妩媚的相貌,她先是进了照相馆当一个职员,给客人开票,引领着客人上楼坐好。随着她服务态度的周到礼貌,和蔼可亲,随着她本人的照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