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镜子里的陌生人最新章节!

    第二十一章

    托比-坦波尔正在走红。他今年四十二岁,整个世界都属于他。他同国王们开玩笑,同总理们一起打高尔夫球。但是,崇拜他的千百万普通人,对此却毫不介意,因为他们知道托比仍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斗士。他可以挤下一切神牛的奶。讥讽那些高高在上,有权有势的人,他可以打破所有禁区的一切清规戒律。千百万人热爱托比,正象他们知道托比也爱他们一样。

    托比每次公开露面时,都讲到他的母亲,越讲越使他的形象更为神圣。当然,托比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寄托他的哀思,并与她分享他成功的喜悦了。

    托比在贝尔一艾尔买下了一处美丽的房产。这是一座都铎式的住宅,里面有八间卧室和一座巨大的楼梯。墙壁上的嵌板,是英国手工雕制的精品。

    住宅里有一个电影厅,一个游戏室和一个酒窖。院子里还有一个大游泳池,一间管家住的平房,和两间客人住的平房。此外,他还在棕榈泉买了一套豪华的住宅,一批赛马,还有三名小丑。托比把这三名小丑都叫“麦克”

    这些小丑很崇拜他。他们替他跑腿,替他开车,不管白天黑夜,替他去我小妞儿,跟着他去游览,替他按摩。总之,不论主人要干什么,这三名“麦克”总会一一替他办到。他们是国家级小丑手下的三名小丑。托比有四名秘书,其中两名专职秘书,专门负责处理托比仰慕者给他寄来的大批的信件。托比的私人秘书是个二十一岁的,漂亮的金发女郎,名叫谢莉。她的身段极其富有性感。托比让她只穿一条短裙,这样两个人都可以节省好多时间。

    托比的第一部影片,首次放映非常成功。萨姆-温特斯和克虽夫敦-劳伦斯都出席了这次的首映仪式。放映后,他们一齐到柴森饭店,讨论这部影片。

    托比在交易谈成后,曾同萨姆见过面。“如果当初你回了我的电话,这次你势必可以少付给我一些了。”托比说。他对萨姆讲了自己曾如何设法同他取得联系。

    “算我倒霉。”萨姆快快地说。

    此时,他们正坐在柴森饭店里。萨姆转身向克里夫敦-劳伦斯说:“如果你不分肥太多的话,我还想同托比再签一项拍三部影片的合同。”“我只要四分之一就够了。你明天早晨我给你挂电话。”代理人对萨姆说。他看看表。“现在我得走了。”“去哪儿?”托比问。

    “去会见另一位委托人。我确实还有别的主顾,亲爱的孩子。”托比异样地向他望了望,然后说“当然。”次日早晨的评论是一片赞扬声。所有评论家都预言说,托比-坦波尔在电影界将同在电视界一样是位超级明星。

    托比读了所有的评论。然后同克里夫敦-劳伦斯通电话。

    “恭喜你!亲爱的孩子。”代理人说。“你看报导报和杂谈了吗?它们的评论,简直就是情书。”“不错。全世界是一块生干酪,我是一只大肥老鼠-还有比这更开心的吗?”

    “我说过,总有一天你会占有全世界的,托比,现在你成功了。世界属于你。”代理人的话语中,流露出极其满意的神情。

    “克里夫,我想同你谈谈。能请你来一下好吗?”“当然。我五点钟以后有空,而且——”

    “我是说现在。”克里夫敦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我有个约会,要到——”“哦,要是你太忙,就别放在心上了。”托比挂上了电话。

    过了一会儿,克里夫敦、劳伦斯的秘书来传话“坦波尔先生,劳伦斯先生已经动身到您这儿来了。”克里夫玻-劳伦斯坐在托比的长沙发上。“看在上帝份上,托比,你知道,我为你从来不怕麻烦的。我没想到你今天要见我,不然,我就不会同别人约会了。”托比坐在那里两眼盯着他,故意让他焦虑不安。克里夫敦清了清嗓子“快点吧!你是我心爱的委托人,这你难道还不知道吗?”这是真的,克里夫敦想。我造就了他。他是我的成品。

    我同他一样为他的成功感到由衷地高兴。

    托比微微一笑。“我真的是吗?”他可以看出那个身材矮小,脸上有斑痕的代理人的紧张程度,正在放松。“我开始怀疑了。”“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有那么多的委托人。因此,有时候,我想你对我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那不是事实。我用更多的时间——”“我想让你只替我办事,克里夫。”克里夫敦笑了笑。“你在开玩笑。”“不,我是认真说的,”他看到克里夫敦脸上的微笑消失了。“我想,我已经有资格拥有自己的代理人了。也就是说,我应当有我自己的代理人。而绝不再需要那种还有别的十来个主顾需要照理,无法为我一人分神的人。克里夫敦端详了他片刻,然后说:“咱们干一杯,定下来。”托比去取酒杯,克里夫敦坐在那里沉思。

    他知道,问题的症结在那里。那不是由于托比自私,或者自以为了不起。而是因为托比太孤独了。托比是克里夫敦所认识的人中最孤独的一个。克里夫敦眼看托比成打地收买女人,和用大量的财物收买朋友。只要托比在场,就不会叫别人付钱。克里夫敦有一次听一位乐师对托比说“你不用收买爱情,托比。不管你怎样对他们,人人都会爱你的。”托比眨一眨眼说:“干嘛冒那种险呢?”这个乐师从此,再也没有在托比的电视片上露过面了。”托比要求每个人,对他全身心地爱。这是他的一种需要。而且得到的越多,他的需要量就越大。

    克里夫敦听说有一次,托比最多和六个姑娘一起睡觉,为了从一种寂寞与饥渴中解脱出来。

    但是,显而易见并没有成效。托比只需要一位姑娘。可是他始终没有找到。所以,他只能以多取胜,聊以自慰。

    无论什么时候,他都需要有人在他的身边。

    孤独。唯一下感到孤独的时候,就是当托比置身于观众面前。亲耳听到观众的掌声,亲眼见到人们对他的,那种由衷的热爱。

    但克里夫敦认为,对于托比来讲,这是再简单也没有的事了。托比不上舞台上时,他可以把他的那些观众,随时带在自己的身边。何况在他身边总围着一群乐师、配角、剧作家、歌舞女郎以及穷极无聊的小丑们,还有能围着他转的所有的人。

    如今他需要克里夫敦-劳伦斯,需要他的一切。

    比起托比从夜总会、电视和电影所得的收入并不强多少。事实是,克里夫敦替托比谈成的交易是相当可观的。

    克只夫敦之所以如此为托比卖命,并不仅仅从金钱出发,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爱托比-坦波尔。

    托比需要他,正象他需要托比一样。克里夫敦还记得,在托比进入他的生活之前,他的生活是多么单调无聊。已经有许多年了,他的事业没有遇到过更新的挑战。他已在过去的成就上搁浅了。

    然而,现在他亲眼见到托比的周围,泛起惊人的热潮——处处是激情,欢欣和笑语。还有——

    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当托比回来把酒递给克里夫敦时,克里夫敦举起酒杯说:“为我们俩人干杯!亲爱的孩子。”

    那是成功的,快活的和祝酒的季节,托比一直在“腾飞”人们要看他那逗笑的样子。演员可以靠莎士比亚、萧伯纳或莫里哀的台词掩饰不足;歌唱家可以求助于格希文、罗杰斯、哈特、或柯尔-鲍特等作曲家的乐曲。而喜剧演员却是赤裸裸的。他唯一的武器,就是他的机智。托比-坦波尔的随机应变,已在好莱坞传为佳话-在一次为某电影制片厂元老们举办的酒宴上,有人问托比“他真的有九十一岁了吗?”“是的。当他活到一百岁的时候,他们还要将他一分为二呢。”

    在一次晚宴上,一位负责明星保健的名医,向一群喜剧痛员讲一个笑话,笑话冗长而乏味。“大夫,”托比请求说:“别让我们太开心了。现在就饶了我们行吗?”托比在生活中的恶作剧,更是脍炙人口的。他有一个朋友是天主教徒,为了动一个小手术而住进医院。当他身体正在康复时,一位美丽的年轻修女来剥他的床边。她摸了摸病人的前额。“您很正常,不发烧。看您的皮肤多柔软啊!”“谢谢您,姐姐。”她俯下身来,替他理平了枕头,她的乳房蹭着了他的脸。这可怜的人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当这位姐姐动手去抽平他身下的毯子时,她的手碰到了他的

    他一下子窘得不知如何是好。

    “上帝啊!这是什么东西?”修女说。她掀开被子,露出了他那坚硬的家伙。

    “我——我非常抱歉,姐姐。”他结结巴巴地说。“我——”“不要道歉。这是个大家伙。”修女说。她开始趴在他的身上。

    过了半年,这个朋友才知道是托比把这个骗子派到他那里去的。

    有一天托比正从电梯里往外走。他转身对一个派头十足的电视系统经理人说:“顺便问一句,威廉,你是怎样从那件伤风败俗的案子里脱身的?”电梯门关上了。那位经理人留在了里面。当时里面还有六七个人,大家都存有戒意地望着他。

    该谈判一次新合同了,托比让人找到了一头经过训练的豹子,他派人把它带到制片厂交给他。

    托比拉开萨姆-温特斯办公室的门,萨姆-温特斯正在开会。

    “我的代理人要同你谈谈。”托比说着,把豹子推进了办公室,随即把门关上了。

    托比后来讲起了这个故事,他说“当时办公室里有三个人差一点犯了心脏病。他们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屋子里豹尿的气味给清除掉。

    托比有一个由十人组成的写剧本的小组。为首的叫奥哈伦和莱因格尔。托比经常埋怨他的笔杆子们,给他写的东西很不理想。所以他有意把一个风骚女子安插到他的写作小组里来。结果,托比听说:他的那些“作家们”的精力更不够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卧室里了。托比把那个贱货给轰跑了。又有一次,他让手风琴师牵着他的猴来开创作编写会。这分明会使与会者感到屈辱,但奥哈伦和莱因格尔还是忍受了。因为托比可以把他们写的东西点铁成金。托比是这项工作最出色的能手。

    托比慷慨大方。他向他的雇员们和朋友们分送金表、打火机,甚至整套的服装,包括去欧洲旅行的机票。他总随身带着一大笔钱。买任何东西都付现款,包括两辆劳斯莱斯高级轿车。他心肠软。每星期五总有十几名影视界的落魄人排队等候他的资助。有一次,托比对一名常可说:

    “嘿,你怎么今天还在这里呀。我刚从杂谈上看到你已在一部影片中得到了一个角色。”那人瞅着托比说:“见鬼,我还得等上两星期才有活儿干。”关于托比的逸闻逸事,不胜枚举,它们几乎全是真实的。有一天,他的创作小组准备开个会,一位‘作者’来迟了。应该说这是可以饶恕的过错。“对不起,我迟到了。”他道歉说。“我的孩子今天早上被汽车撞了。”托比望着他,说道:“你写的笑话带来了吗?”在座的人都大为震惊。散会以后,有位作者对奥哈伦说:

    “托比是世界上最冷酷的浑蛋。要是你的家里失火,保准他会卖水给你。”但是,托比用飞机请来了一位头等的脑神经科医生,替受伤的孩子动了头颅手术,并付清了医生的全部费用。

    事后,他对那位父亲说:“如果你对任何人讲了这件事,你就得倒霉!”工作才唯一能使托比忘记自己的孤独,才唯一能使他感到由衷的欢乐。如果在演出中,他表淡得很顺利,托比就是世界上最令人愉快的朋友;但是,如果表演得效果不甚理想,他就是魔鬼。他可以用他那野蛮的机智,攻击-切可以攻击的目标。

    他的占有欲极强。有一次,在故事编写会上,他两只手抱住莱因格尔的头,向全室人员说:

    “这个头是我的,它属于我。”但是,他又渐渐地厌恨起这些作者了。因为他需要他们。而他绝不允许自己需要任何人。托比故意轻蔑地对待他们。一次发薪的日子,托比用给作者薪水的支票,折成了许多的飞机,向他们投掷。作者们稍有犯规,就会被解雇。有一次,一个作者的皮肤被太阳晒得红黑,托比立即将他解雇了。

    “你为什么解雇他?”奥哈伦问道。“他是我们当中最好的一个笔杆子。”“他要是专心创作的话,”托比说。“他就不会有时间去晒黑皮肤了。”

    如果在他的演出中,有个客串的演员,赢得了很多观众的笑声,托比就会叫起来“哎呀!

    您真了不起!我要让您每星期都来参加这样的演出活动。”然后,他会到监制人那儿说:“您听到我的话了没有?”然而这位监制人知道,这位演员再也不会在这种场合上露面了。

    托比性格中充满了反复无常。他妒嫉任何一个喜剧演员的成功,但是也发生过下面一件事:

    有一天托比离开排练场时,正好路过一位过时的喜剧明星冯尼-透克尔的化装室。冯尼-透克尔早已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次他难得被雇来在一部引人瞩目的电视剧中,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希望他能从此东山再起。然而,当托比向他的化装室望去,发现冯尼正醉倒在沙发上。导济也走了过来,他对托氏说:“别管他了,托比,他已经完了。”“怎么回事?”

    “喂,你知道,冯尼的绝招儿就是那高腔的颤音,他也很想认真排练。可是排练时,只要冯尼一张口,那副模样就公使人们大笑起来。这可把这位老兄给毁了。”“他对这个角色信心还满大的,不是吗?”导演耸耸肩。“所有演员对自已的角色都有信心,都抱顶大的希望。”托比把冯尼-透克尔带到自已的家里。留这位老喜剧演员住在他家。让他清醒过来。然后和他说:“这是您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一个角色了。您想让它就这样的丢掉了吗?”冯尼可怜巴巴地摇了摇头。

    “我已经把它丢掉了,托比,我没办法演好。”“谁说您演不好?”托让问道。“您演那个角色会比世界上任何人演得都好。”老演员摇摇头。“大家总笑话我。”当然大家笑您。您知道为什么?

    因为您一辈子都逗大家笑。大家都指望您再逗乐儿呢。所以,如果您再演下去,你准会把大家吸引过来,让他们都钦佩不已。”那天整个下午,他一直努力使冯尼-透克尔恢复信心。晚上,托比给导演家中打电话“透克尔现在行了。”托出说“你可以完全不用担心了。”“我已经不担心了,”导演回答说“我已经把他撤下来了。”“你要取消撤换他的决定。”托比说:

    “你一定得让他上镜头。”“我不能冒这个险。托出!他会再喝醉的,而且是——”“告诉你。”

    托比坚持说:“让他留下。如果彩排以后,你还不想用他的话,我来接替他的角色,而且分文不取!”停顿了一会,那位导演说:“嗨!你这话可当真?”“别冒傻气了。”“一言为定。”导演赶快说:“请你通知冯尼,让他明天上午九点钟来参加排练。”电视剧放映了,成为那个季节的热门戏。评论家们对透克尔的演技,给予高度的赞扬。他获得了电视界所能颁发的各种奖励,并且为他作为主要演员开辟了新的前程。

    后来为了表示感谢,他给托比一件贵重的礼品。托比退给了他。附上一张字条“我什么也没有作;成就是你的。”这就是托比-坦波尔的为人。

    几个月以后,托比让冯尼-透克尔在他的电视片中演一段短剧,但这一次冯尼在表演技巧方面,却同托比发生了一点纠葛。从此,托比总是给他错误的提示,破坏他的喜剧动作,让他在四千万观众面前难以下台。

    这又是托比-坦波尔的另一个侧面。

    有人问奥哈伦,托比-坦波尔是怎样的一个人?奥哈伦回答说:“您还记得卓别林演的那个遇见一位百万富翁的影片吗?当那个百万富翁喝醉了的时候,他是卓别林的好朋友;当他清醒过来时,他就把卓别林扔了出去。他就是托比-坦波尔,只是托比不喝酒罢了。”有一次,在一家电视系统首脑们的会议上,一名低级经理始终一言不发。

    后来,托比对克里夫敦-劳伦斯说:

    “我认为这个人不喜欢我。”“谁呀?”“会上那个小子。”“你干么把他放在心上?他只是三十二号摄影场上的-个无名的助理导演罢了。”“他一句话也没和我说。”托比闷闷不乐地说“他确实不喜欢我。”托比心烦意乱,以至克里夫敦-劳伦斯不得不找到那个年轻人,半夜里,他来到那个莫名奇妙的年轻人的住处说:“你是不是对托比-坦波尔有意见?”“怎么会呢?

    我认为他是全世界最富有喜剧性的人物了!”“那么能否请你帮个忙,好孩子?给他挂个电话,把你的想法告诉他。”“干什么?”“听话,给托比打个电话,告诉他,你喜欢他。”“恩,一定,我明天一起床就打。”“现在就打。”“现在?现在已是深夜三点钟了。”“没关系,他在等着你呢!”这位经理打电话给托比,电话马上有人来接。他听出是托比的声音。“您好!”年轻的经理咽下一口气,接着说“我——我只是想告诉您,我认为您实在了不起。”“多谢,老弟!”托比回答,接着挂上了电话。

    托比的随从人员多了起来。有时深更半夜醒来,他会打电话把朋复们都找来,饮酒作乐。有时他把奥哈伦和莱因格尔都叫醒,召集他们开编写会议。他常常在家里通宵达旦地放电影。三个小丑和克里夫敦,劳伦斯,还有六七名演员和食客一起陪伴着他。

    依附在他周围的人越多,他越感到孤独。

    第二十二章

    一九六三年的十一月,金色秋天的阳光,已然消失了。天空中一层灰淡的云幕,显得分外清冷。清晨常常白雾茫茫,毒气袭人。第一场冬雨已经开始下了。

    吉尔-卡瑟尔仍然每天上午呆在施瓦伯的客旅店。幸存者仍在那里谈论着哪个人,以及为什么原因丢掉了一个角色。他们幸灾乐祸地注视着报刊上发表的每一篇贬低好演员的灾难性的评论。吉尔对于这一套的闲扯胡拉,早已厌倦了;而且在她看来,这些评论不音是为失败者唱挽歌。

    吉尔开始怀疑自己和其他周围的人,是否不同。她对自己能成为一位明星始终信心满怀。但是,她再看看周围那些熟悉的面孔,她明白了,他们也不曾灰心丧气。难道他们全都不切实际吗?难道他们把赌注全下在了-场永远无法实现的梦上了?吉尔无法接受后一想法。

    于是吉尔成为这伙人中听忏悔的教母。大家都带着问题来找她。她倾听着,并且设法去帮忙。譬如,出点主意、筹集几块钱、找个能住上一两个星期的临时住所。她很少同男朋友幽会,因为她一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而且力于自己的事业,而且也没碰上使她感兴趣的男人。

    吉尔一有点存款,就把他寄给妈妈,一并附上一封长而热情的信,说她怎样干得一帆风顺。

    最初,吉尔的妈妈写回信还劝吉尔改行去当修女。但是,吉尔有时拍电影能给家里寄去更多的钱,于是,她的妈妈也就勉为其难地以她女儿的职业为荣了。她不再反对吉尔当演员。但是,她要求吉尔力争在宗教片中扮演角色。她在信中说:“我相信,如果你把你的宗教背景,告诉迪密尔先生,他一定会给你一个角色的。”奥德萨是个小城市。吉尔的妈妈仍旧替石油界的大老板干活儿。

    吉尔知道她的妈妈会谈起她,大卫-肯尼文迟早也会听到她成功的消息。于是,吉尔在信中编造了好多同她一起工作的大明星的故事,而且注意只称呼他(她)们的名字。她也学会耍点小演员的花招了。当她站在明星的身旁时,总要求现场摄影师拍下她的照片。摄影师可能印两份给她,于是,吉尔就寄给妈妈一份,另一份自己保存。她写的那些信,让人听起来仿佛她差不多就是电影明星了。

    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终年无雪。那里的风俗是,从圣诞节的前三周,在好莱坞大街,便开始举行圣诞老人的游行活动。从那以后,直至圣诞节前夜,每晚都有圣诞老人的彩车驶过。好莱坞的公民们,和他们北方各地的同胞们一样,热衷于欢庆圣婴的诞生。即使气温高达华氏85到90,酷暑难熬,人人挥汗如雨;但在居民区里,从每个家庭以及汽车中,人们照样可以听到收音机里播出光荣归于在天的上帝、静静的夜晚、红鼻子驯鹿拉道尔夫等圣诞歌曲。他们同其他英勇爱国的美国人一样,渴望过一个神话般的白雪皑皑的圣诞节。但是,他们知道,上帝没有为他们提供这样的良辰美景,于是,他们就学会自己创造一套庆祝圣诞节的仪典:街道上悬挂起各式各样的圣诞彩灯,用塑料制成的圣诞树,剪纸的圣诞老人,以及他们的雪橇、驯雇把整个一条街点缀咸-片欢腾的海洋。明星和演员们都力争参加圣诞老人的游行活动,这到不是因为他们热衷于给沿途观看的成千上万的大人和小孩带来节日的欢乐;而是因为游行要上电视。全国都可以看到他们的面孔。

    吉尔-卡瑟尔站在街角,孤零零地,看看长长的彩车队伍驶过,车上的明星们向热爱他们的影迷们,频频挥手致意。今年游行的主帅是托比-坦波尔。当他的彩车通过时,崇拜他的群众热烈地为他欢呼。吉尔只来得及对托比那容光焕发、才华横溢的面孔看上一眼,他就过去了。游行队伍中,有好莱坞中学乐队演奏队、跟在后面的是共济会堂的彩车、海军陆战队的乐队、穿着牛仔服装的骑手们,以及一支救世军乐队,最后,是圣地朝拜者的队伍。此外还有挥舞各式旗帜的歌唱团体,和一辆诺特果树场的彩车,上面用鲜花组成各种鸟兽的形象;还有消防队、小丑玩爵士乐从等等。后来的这些游行队伍,已经没有圣诞节的气氛了,纯粹成了好莱坞的大表演。

    吉尔曾经和彩车上的某些扮演角色的演员在一起工作过。其中一个人向她挥手,低头叫她:

    “嗨哟,吉尔!你好哇?”人群中好几个人转过身来,羡慕地看看吉尔。人们知道她是电影圈子里的人了。这不免使她产生一种自豪感。

    这时,她身旁传来一个低沉而又圆润的声音“对不起,您是一位演员吗?”吉尔转过身来,讲话的人是个个子高高的、淡黄色头发的漂亮小伙子,大约二十五、六岁。他的面孔晒得很黑,牙齿洁白匀净。他穿了一条旧牛仔裤,一件兰色牛仔布上衣。上衣的胳臂财上入时地用皮子各打了一块补钉。

    “我也是。我是说,也是演员。”他笑了笑又加上一句“正在奋斗。”吉尔指指自己说:

    “也在奋斗。”他笑起来“喝杯咖啡,好吗?”他的名字叫阿兰,普列斯顿,是盐湖城人。他的父亲是当地摩门教会的一位长老-“我从小到大,受的宗教教规太多了,连开句玩笑都不会。”

    他对吉尔坦率的说。

    这差不多象是在预示,吉尔心里想。我们有一模一样的特点。

    “我是个好演员。”阿兰闷闷不乐的说:“但是,这个城市是个很难奋斗的地方。在家乡,无论谁都可以走过来帮你一把;而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