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霸汉最新章节!

bsp; “不得已的苦衷?我倒想知道你有什么苦衷。”白玉兰显然对林渺承认当初骗她很是恼火。

    林渺心中暗怒,冷然一笑道:“不错,我并非渔夫,更不是梁渺,如果小姐很想知道的话,我可以告诉小姐,我就是安众侯以五百两银子通缉的要犯林渺!正是我杀了宛城都统的儿子孔庸!这便是我为什么不得不化名梁渺的原因,也是我不敢暴露身分的苦衷!”

    顿了顿,林渺又道:“如果小姐要将我移交官府,我不反抗!”

    喜儿和小晴全都呆住了,几人都极为讶异地打量着林渺,白玉兰久久不能出声。

    “不是五百两,而是三千两,能拿你人头者,可获白银三千两!”小晴突然道。

    林渺笑了,不由得自嘲道:“原来我的人头会这么值钱,看来我真该高兴才是。”

    白玉兰半晌后才深深地吸了口气,淡然问道:“你为什么要杀孔庸?”

    林渺的眸子里射出一缕黯然之色,凄然道:“因为他逼死了我最心爱的人,所以他必须偿命!”

    白玉兰、小晴与林渺的眼神一触,皆不由自主地感到心神大震,她们完全可以感受到林渺内心那种刻骨铭心的痛,那根本就不需要用言语表述。

    “对不起,我不该问这些,是我错怪了你!”白玉兰的语气一软,柔声道。

    林渺自悲伤之中回过神来,涩然道:“你和我是处在两种不同的立场,你怀疑我是因为我值得怀疑,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如果小姐不将我送官的话,那我便走了!”

    林渺说完转身便向门外行去。

    “你去哪儿?”白玉兰惊问道。

    “天大地大,何处不能容我?虽是王莽的钦犯,但天下有太多王莽管不来的地方,既然湖阳世家不是容身之所,我可以浪迹天涯,做个闲云野鹤之人也会快哉!”

    林渺说完不再理会白玉兰诸人,掀开门帘,便行了出去。

    “梁渺,等等”小晴大急,也不等白玉兰示意,便大步追了出来。

    林渺行至后院的花园,顿住,对于小晴,他有一份特殊的好感,那是因为她有一种特别的聪慧和灵质。或许,那是因为她是凭直觉而活的原因吧。

    “晴儿不用再说什么了。”林渺淡淡地道。

    小晴追到林渺的身边,拉住他的衣袖,急切地问道:“你真的要走?”

    “我是朝廷钦犯,在这里只会连累你们白家,难道你愿意看到白家受到牵连?”林渺淡然反问道。

    “你也太小视我湖阳世家了,你以为在我们的家族中只有你一个钦犯吗?便是官府知道你就是钦犯林渺,又敢怎样?此刻南阳根本就不在官府的管辖之内,试问谁敢来惹白家?”小晴微急道。

    林渺不由得笑了笑,却并没有作什么表示,仅仅望了望天空,深深地吁了口气道:“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受到太多束缚的人,虽然我出身低微,但从来都不想委屈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你应该知道,当一个人被别人当贼看的时候,那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滋味,我并不欠白家的,也无求什么,是以我不想”

    “难道就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你留在白府吗?”小晴无限期待地望着林渺,有些幽怨地打断林渺的话,小心翼翼地问道。

    林渺心头一震,目光深深地射入小晴的眸子里,心中仿佛有些莫名的感动,他怎会不明白小晴的话意?可是,他能接受对方的这份情意吗?尽管他对小晴并不是没有好感,但这跟男女之间的爱情似乎并不完全相同,虽然他不需要因为梁心仪的死去背负什么承诺,可是此时此刻他能接受对方的情意吗?

    林渺不由得叹了口气,道:“也许有!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湖阳世家并非等闲之地,以我的心性,此处只怕容我不下!”

    “其实小姐很欣赏你,但为了家族的利益,她才不能不慎重,可是眼下事情已经澄清,她已经向你道了歉,难道你就不可以退一步吗?”小晴有些微微忿然地问道。

    林渺默不作声。

    小晴心中有些气恼,又道:“我觉得你应该不是一个没有度量的人,在我的观点之中,男人要有傲气,要有傲骨,否则只会失去其人格的魅力,但是大丈夫不应常记小节,常记小过,更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之上体谅别人,这叫仁。我喜欢你的傲骨,可你总不能为一些小事就常以清高自居呀,小姐乃女流之辈,错尚能抱之以歉意,你身为大丈夫,却无此容人之量吗?”

    林渺被小晴这样一说,脸色骤变,但他却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盯着对方。

    “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常人所不能忍。真的,晴儿很希望你能留下,相信你绝对不是一个鼠肚鸡肠之人,就当是为了晴儿,好吗?”小晴苦口婆心地道,她眸子里充满了热切的期待,仿佛不在意林渺会因她的话而拂袖走人,她似乎很相信

    林渺心中涌出了百般滋味,知道小晴此话之中所包涵的感情,这番话真诚而又有如巨石惊澜般的分量。

    林渺没有愤怒,只有感动和惭愧,他不由自主地将双手搭在小晴微显削瘦的双肩上,愧疚而感激地道:“谢谢晴儿此番当头棒喝,骂得好,如果林渺仍故作娇情,只怕天下人都会耻笑于我了”

    “我们欢迎你留下来!”白玉兰也掀开帘幕,悠然道。

    林渺和小晴不由得一齐扭头向白玉兰望去,旋又转头对视,同时露出一丝会心的笑意。

    “一切都不用说了,从今天起,你将真正成为白府的一员,没有人敢再当你是外人,除非有一天你要离此远去!”白玉兰温柔地道,隔着深纱,仍可见其泛起的温柔之极的浅笑。

    白玉兰在路上受到袭击之事在白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居然有人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付白玉兰,这让白家的老太爷白鹰大为恼火。

    白鹰对这个孙女最是疼爱,视之为掌上明珠,可是这些日子来先是伏牛山的栲栳帮欲劫持孙女,现在又是太白顶的人,这使多年不问家务的白鹰也动了杀机。

    林渺此次是救白玉兰的功臣,自是受到白家热情的欢迎。在白家这种求才若渴之际,林渺的出现,倒确实引起了白鹰注意。

    白鹰得知林渺似乎与小晴的关系很好,更是高兴,至少这样更能够拉拢这个年轻人。他亦是人老成精,知道如何笼络人心,是以他倒很乐意让小晴拴住林渺。

    当然,这只是白鹰自己的想法,林渺是否会如此想却是另外一回事。

    “年轻人,你想要什么奖赏?”白鹰亲自召见林渺,可谓是对林渺极为优待了。作为一个家丁,得白鹰如此之问,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白鹰已经知道林渺的来历,乃是朝中的钦犯,但这一切已经不重要,反而使得白家更重视这个人。

    林渺倒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需要什么奖赏呢?望着这位脸如铁铸、须发斑白的老者,他犹豫地望了一下白玉兰,但白玉兰只是含笑望着他。

    “保护小姐安危是小的职责,何谈奖赏?小人无所求!”林渺肃然道。

    “呵呵”白鹰捋须而笑,朗声道:“很好,居功不傲,你知道为什么老夫要亲自召见你吗?”

    林渺摇了摇头,道:“老太爷的心意,小的不敢乱猜,而且也猜不到。”

    “老夫见你,只是想看看你这个可以与南阳第一俊杰刘秀称兄道弟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白鹰的话让林渺吃了一惊,心下愕然,忖道:“谁说我跟刘秀称兄道弟了?”

    “邓禹今日也来了唐子乡,此刻正在敝府作客,他听说你在这里,甚是欢喜,这些都是他说的。”白玉兰突然开口道。

    “邓禹来了?!”林渺大愕,随即大喜,竟失声反问。

    白玉兰和白鹰诸人不由得都笑了,他们倒不会怪林渺的失礼之处。自林渺的表情之中,他们可以看出林渺的身分绝没有假,而传闻邓禹、林渺、刘秀这三个人的关系特殊也绝不会有假。

    “不错,待会儿老夫便可让人带你去见他,不过,老夫很希望你能够留在我湖阳世家。当然,如果你执意要离开这里,与邓禹另行发展,老夫也绝不阻拦,毕竟,年轻人有自己的主见。”白鹰突然极为客气地道。

    林渺不由得微怔,白鹰说得竟如此直截了当,而且此话自湖阳世家老太爷的口中说出来,其分量自是更不容小觑,也让林渺感到这个老人对他所抱的期待极高极大,如果他仍要离湖阳世家而去的话,那确实对不起这位老人的知遇之恩了。

    “老太爷何说此话?蒙老太爷赏识,林渺便是肝脑涂地也要为湖阳世家出力,古人有士为知己者死,林渺一介草民,得太爷、小姐和老爷看得起,岂是不知感恩之辈?”林渺表情肃然,语态诚恳地单膝跪地道。

    “呵呵”老太爷白鹰起身伸手相扶,欢喜地拍了拍林渺的肩头,对他似乎甚是喜爱,道:“好,以后湖阳世家便是你的家,不必自称小的之类了,待会儿和邓禹聊过之后,便让玉兰带你来见我,我有事想找你谈!”

    “谢谢太爷赏识,林渺知道该怎么做!”林渺诚恳地道。

    白鹰点了点头,道:“很好,让玉兰带你去见邓禹吧!”

    邓禹依然是那般神彩飞扬,舌辩如簧,白府之中的许多食客及几位南阳的豪客也在客厅之中。

    林渺很远便听到了邓禹的辩论之声,他早就知道,邓禹在宛城之时便已是南阳有名的才子,与刘秀同游长安,可谓满腹经纶,文武全才,在南阳之地有很多人都极为推崇其才学。尽管他年纪轻轻,可是无论到哪里都受到上宾的礼遇,包括湖阳世家也不例外。

    “不知邓公子对今文经学又有什么高见呢?”有人问道。

    “我在长安之时,曾听刘歆大夫谈过这样一些话,不妨说给大家听听,‘往者缀学之士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疲老脯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守残,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嫉妒,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我觉得这段话讲得非常精辟,今文经学派于繁琐说经的同时,甚至疲老不能究一经,抱残守缺,目光短浅,死抱着师法,拒绝进步”

    “邓公子说得太武断了一些吧?难道董仲舒大宗师也是抱残守缺,目光短浅,拒绝进步吗?”一人有些愤然地打断邓禹的话道,他乃是南阳大儒董仪。

    客厅之中的许多人都知道董仪乃是董仲舒大宗师的后人,极推崇今文经学。谁都知道邓禹的话激怒了这位大儒,事实上客厅之中仍有许多人都崇尚今文经学,邓禹这番话,确使许多人听起来极为不舒服,但也有几个向往古文之经学,因此对邓禹之说大感快慰。

    “董仲舒大宗师当然不是抱残守缺、目光短浅、拒绝进步之辈。”众人正在担心邓禹如何解释的当儿,自客厅门外传来了一阵极为洪亮的声音。

    白玉兰和林渺及小晴大步行入客厅,说话之人竟是林渺。

    白玉兰本来对邓禹那一番话大为震动,却没想到身边的林渺竟然突地开口,人未入门,声音已经送了出去,一时之间,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说。

    林渺与白玉兰步入客厅,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来是因为林渺的话,二来是因为白玉兰那虚掩于轻纱之后的绝世姿容。

    邓禹一见林渺,不由得大喜,立身快步相迎,竟不理白玉兰的问候,与林渺搭肩激动地道:“想不到你仍活在世上逍遥自在,也不知骗得多少人为你伤心,真是该罚三坛烈酒呀!”

    “本来已见到阎王的面了,但想到邓兄那里还有三大坛烈酒没喝,一不小心又活了过来,所以请邓兄那三坛烈酒不要这么快给我喝了,否则下次要见阎王就没有牵挂,那可真去了!”林渺再见故人,心怀大畅,拥着邓禹的肩头爽朗地笑道。

    白玉兰本来对邓禹未理她的问候有些微恼,可听得林渺和邓禹这有趣的对话,不由得掩口笑了起来。

    客厅之中本来气氛极为尴尬,可林渺这一句话把大家全逗乐了,便是董仪也为之莞尔。当然,这是因为林渺肯定了董仲舒的大宗师地位,算是为他先祖挽回了一些颜面,因此对林渺倒多了几分好感。

    邓禹见林渺答得有趣,也不由得哑然失笑,拉着林渺道:“兄弟便坐到我身边吧。”

    “恭敬不如从命!”林渺望了白玉兰一眼,见白玉兰冲他笑了笑,也便放心地坐到邓禹的身旁,只是他有些不明白,何以客厅之中聚着这许多人?

    “林渺见过各位先生,不知厅中有此盛事,贸然而至,打断诸位的话题,实是深感歉意。”林渺客气地道。

    众人见林渺与白玉兰一起出现,而又与邓禹如此亲密,虽然深感此人名不见经传,却也不敢存半点小觑之心。

    白玉兰的座位在邓禹诸人的对面,那可算是主人的席位。

    白玉兰对林渺的表现有些讶然,在这种舞文弄墨的场合之中,林渺似乎也毫不怯场,一般的武人在这种只有儒士相聚的环境中,很难应付得体,除非他自身对这类知识很有底蕴,便像邓禹那样,文武双全。相对来说,邓禹的文采比其武功要出名得多,尽管许多人说他是个高手,但仅是相对而言。可是林渺出身于市井,难道也会和邓禹那般才高八斗?这使白玉兰对林渺更是有些高深莫测了。

    事实上,白玉兰确实对林渺有些高深莫测之感,最初见到的林渺与此刻所见的林渺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林渺似乎每天都在改变,从内在的气质和气势上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人有些吃惊,可又似乎是情理之中。

    总在特别的时刻,林渺却总有惊人之举。

    小晴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林渺和邓禹身上,对于林渺的这些异常,惟有她表现得最为平静,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我倒要请教一下,邓公子刚才那番话有何立论?”董仪仍然无法对邓禹刚才的那番话释怀,旧事重提道。

    白玉兰神色也为之一肃,邓禹刚才对今文经学加以大力拼击,她倒想听听邓禹有何高见。

    邓禹淡然一笑,目光却自白玉兰扫过,再落到林渺身上,不由得悠然问道:“刚才阿渺话未说完,相信阿渺定有高论,你先说说,看我们的见解有什么不同之处。”

    众人不由得都感讶然,谁都没有想到邓禹竟会将这个问题推到林渺的身上,而眼前的林渺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知道者也顶多只是知其乃杀害宛城都统之子的钦犯。不过,众人心知肚明,刚才林渺确实曾接过董仪的话题,而且此人又与白玉兰同来,应该不会是简单等闲之辈。

    白玉兰和小晴是知道林渺底细的,也不相信以林渺那出身市井身分的低层人物会对这今文经学的儒家学说有什么高深的见解。要知道,坐在这客厅之中的人物无不是满腹经纶的大儒,这些人有的是湖阳世家的客卿,有的是湖阳大儒,若是林渺的立论难以立足,只一听就知道,她们倒为林渺的处境感到为难起来。

    林渺见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他,不由得笑了笑,自若地放下手中的茶杯,道:“我刚才听了邓兄的一番话,深有同感,虽然刘歆助纣为虐,助王莽谋逆汉宗江山,但此人确实是学识过人,见地别具一格!”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林渺的目光一丝不漏地将厅中每个人的表情捕捉了下来。

    董仪的脸色很难看,在座的也有几人神色不太自然,林渺此话分明表示刘歆和邓禹的见地是对的,也便是说今文经学抱残守缺那几位热衷于今文经学之人闻言自然神色不自然,但谁都知道林渺话还没有说完,同时他们也不能不赞同林渺对刘歆的评价。

    刘歆之才乃是天下公认,也可算是一代宗师级的大儒,其文采可称是同代人的表率,自然没有人敢否认刘歆。同时,厅中众人对林渺称其为助纣为虐也大感愕然。

    白玉兰对林渺的话并没有多大的惊讶,只是耐心地等待着林渺说出下文。

    “在今文经学之中,百余年来,成就最高者,莫过于董仲舒大师!”林渺又道。

    董仪脸上这才有了半丝笑容,林渺对他先祖的肯定,而且说是成就最高者,这怎不让他感到自豪?

    “董大师的大一统思想实是聚古今之大成,融百家思想而成。其实,孔子、墨子、孟子都曾有过这种新的一统意识,梁襄王曾问孟子:‘天下乌定乎?’孟子说:‘定于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这个‘一’便是大一统,只是那时仍没有董大师这般明确地提出。虽然这种思想只是迎合了帝皇掌权者,但是这也是人民的需要。惟天下一统,施政者仁,才能让百姓免受战火之灾,安居乐业。惟道德伦理一统,方能使百姓、官吏相敬相爱,和睦不相侵犯,使天下得以太平,生活得以安稳。所以我很敬仰董大师!”

    林渺侃侃而谈,只让所有人都目泛奇光,虽然林渺仍未完全解释自己的立论,但他从剖析别人思想入手的叙述方式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而且剖析之精辟便是那些看不起今文经学的人也无法反驳。

    林渺的评析客观而切实,又引孟子与梁襄王之对话,更说孔子和墨子也曾有过这样的意识,这话也并不假。而林渺将董仲舒比孔子、孟子诸人,使得董仪心中更是欢喜,对林渺好感大增。

    白玉兰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异样的神彩,林渺那种傲然而洒脱的神态与那深邃又似乎带有野性的眼神,让她内心莫名地为之颤动。她倒希望林渺快点说出自己的高见,同时又觉得林渺有些像某个人,可又说不明白。

    邓禹也微讶,林渺的陈述比他想象的还要精彩,便是他也忍不住想知道下文,看林渺怎样把话题引述过去。

    “董大师的大一统思想确实是不朽的思想,这一点在他的春秋公羊学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大师在向武帝献策时曾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理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多变,下不知所守。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不知大家是否读过这段话?”林渺突地问道。

    董仪点头,同时也有数人点头应和,因为这段文字只要是崇尚今文经学者,都必读。

    “如此说来,何以林公子认为今文经学是抱残守缺、目光短浅呢?”有人问道。

    “每家学说有其利也有其弊,包括董大师的春秋公羊说,诸位若读过礼记中庸,应知其中有:‘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日月之代明,万物并孕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教化,以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又曰:惟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薄博渊泉,而时出之。薄博如天,渊泉如地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这之中的大一统思想,把‘大’神化了,董大师也不免未曾摒弃这个神化的思想,不只是把皇帝当权者神化了,亦把它的道德规范也神化了。当然,这种思想并没有错,但由这种神化的精神所引出的东西却成了问题。”林渺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神态有种说不出的优雅,倒似乎他此刻已成了一代大儒,正在教化众生,正在传道授业。

    众人全都默然倾听,林渺这种信手拈来的引用再加上其抑扬顿挫的声音,配以沉稳而傲然的表情,使人对其思想有种深信不疑的感觉,觉得他的每一句话都包含至理而无可辩驳。

    “那林公子所称引出的弊端又是什么呢?”董仪心情也平静了下来,因为林渺所说确实是事实,而所引用之话他也并不陌生,其中思想亦确如林渺所说,但他并不认为有什么错,在他眼里,君权至上,神化又有何不可?

    “这种思想神化对于一统只有利而无害,使人们更拥君、拥政,会使天下政局更稳,但是一种思想如果神化,只会使他更易引入歧途,易生出虚无飘渺之学说,一旦学说脱离了实际,往往会误导人们走入一种死胡同,而今文经学的信徒们却茫然不觉,盲目地信奉师法、家法,也使其思想脱离实际越来越远。比如,最初董大师的大一统思想只是想用以巩固皇权,安宁天下,可后来学习者却忘了经学本身的宗旨,一味寻求经学文字之间的意义,且众说纷纭,以至于现在的今文经学,一味地繁琐说经,一经说到百余万字,少也有数十万字,令人生厌。这使神化的思想更为虚渺,什么求雨呀,止雨呀,更有甚者,以孔子名义胡乱捏造这些从实际之中不难看出,朝中提倡今文经学者无不是吹捧阿臾之辈,他们已无法在思想上真正像董大师那样开创一派,只好撕下脸皮做些让人唾骂之事,而今文经学也是在他们手上不断糟塌,实在是让人为之惋惜!”林渺悠然叹道。

    这番话只让在座的每一人都大为动容,虽然林渺的立论并不全面,但其就事论事、举出实例也使人无话可驳,而且,他并不是全面驳斥今文经学,而是指出这只是今文经学学者的过错,使人感到林渺评断中肯而又不是刻意攻击,连董仪也为之心服。纵观今日之世,今文经学的儒生无什大成之人,可见其末落之势,他也不得不承认林渺一针见血的评论。

    “林公子认为今日之今文经学是虚无之学了?”有人问道。

    “也不全如此,但大部分已是如此了,其经文繁琐,却无多少实质的东西,刘歆所说:‘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我已在今日所著之今文经学之中找不到新东西,而景帝大会白虎观,正是总结今文经学的大好机会,但今文经学的博士和儒生竟没有人能把这个任务承担起来,这难道说不是一种悲哀吗?难道不可以说明什么吗?”林渺反问道。

    厅中众人顿时哑口无言。

    “好,好”邓禹首先拍掌赞道。

    白玉兰和小晴也鼓掌附和,厅中另有几位崇尚古文学的大儒也颔首称好。

    “听林公子一席话,实在是畅快之极,若有机会,还请林公子和邓公子前往老朽府上一座!”一名与董仪并座的老者捋须欢笑道。

    “郑老庄主客气了,邓禹若有时间定当拜访!”邓禹客气地拱手道。

    林渺亦连忙称谢,他其实对厅中之人都不甚熟悉,只好唯唯诺诺地应称。

    白玉兰见他那样子,差点笑出声来,忙介绍道:“这位是闻名南阳的大儒郑芝先生,乃前朝大学士。”

    “噢,久仰久仰。”林渺恍然。

    “不知林公子师法何家呢?”郑芝客气地问道。

    “晚辈自幼随父读过几本圣贤书,应算是家传之学。”林渺客气地道。

    “不知令尊大人是”郑芝又问道。

    “家父乃市井小民,说出来先生也不会知道。”林渺坦然自若地笑答道。

    “那林公子可听说过‘林策’其名?”郑芝突然问道。

    林渺一震,有些讶然,回答道:“正是家祖父,难道与先生曾相识?”

    郑芝笑了笑道:“难怪林公子有如此才情。不错,老夫确实曾与令祖父有过两面之缘,最后一次相见是令祖父去参加百虎观大会之前,我曾向他求教。后来令祖父去参加白虎观大会后,便再无缘得知其下落,却没想到今日遇上故人之孙!”

    “哦,原来令祖父当年也曾参加过白虎观大会。”董仪和在座的诸人皆大讶,包括白玉兰,但惟有林渺苦笑,他可不知道这些,他生下来才五岁,爷爷便去世了,父亲也自那时开始消沉,仕途不得志,家业被败,他也便开始了痛苦的童年。对于祖父的往事,他只是偶尔从父亲口中听说一些而已。

    白玉兰得知林渺的祖父曾参加白虎观大会,自不再怀疑林渺的才学,却不明白为何林渺会出身市井,按理应该是书香门第才对。对于这一点,不仅是白玉兰,便是邓禹也感讶然,知道原因的只有林渺自己,因为他对家庭的没落感受最为深刻也最为直接,但他却不会将之告诉这里的任何人。

    邓禹仅知林渺生在天和街,其父为一穷儒,倒没有料到其祖父也曾是显赫一时的大儒。要知道,当年能够参加白虎观议事之人都是德高望重、才气声名遮盖一方之儒士,因此林渺虽家境没落,但其文化底蕴仍然存在。

    [注:汉景帝时大会白虎观,在近两百年后,由古文学者班固整理,写出了白虎通,把今文经学系统地作了总结。而此时已是在东汉章帝之时,章帝于建初四年“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深同异,连日乃罢,肃宗(章帝)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白虎观议奏的规模和经历的时间,都要超过石渠阁议奏,但这却是第二次白虎观大会。]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